中國漫長的邊境線上,斯姆哈納哨卡的名字並不為人熟知;可若提起它的另一張名片“西陲第一哨”,就大名鼎鼎了。斯姆哈納哨卡位於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境內,它所在之處為南天山、西崑崙雄山交會之地,群峰盤踞。
4月9日下午,“邊境萬里行”記者慕名來到“西陲第一哨”時,正遇上駐防此地的邊防戰士巡邏歸來。雖已是4月,雪域高原上仍雪嶺綿延,如玉龍飛舞,攪得周天寒徹。
通過對講機,新疆軍區某部斯姆哈納邊防連指導員盧樹軍向戰友下達著一道道密碼,可是在8級大風中,這渾厚的聲音被吹得支離破碎。在帕米爾高原上,狂風終年肆虐,常常裹挾雪山之威,有排山倒海之勢,讓人心驚。可是斯姆哈納的戰士們並不屈服,頂著漫天風雪,在日暮前,完成了巡邏守線任務。
當天的巡邏,算起來是新兵趙旭第二次隨隊出巡。這次全副武裝翻山越嶺,讓趙旭收穫頗豐,巡邏途經的一溝一壑,綴點成線,猶如一張地圖,在腦海裏漸漸變得清晰。
“對很多年輕人來説,大學夢與軍旅夢二者不可兼得,而我兩個夢想都成真了,我很幸運。”趙旭説。他來自甘肅隴西,7個月前,他還是蘭州財經大學傳媒學院的一名三年級學生,正逢蘭州軍區到高校招兵,小夥子就報名參了軍,“時間過得飛快,仿佛一眨眼間,我就來到了幾千公里外的帕米爾高原,成為了一名邊防戰士。”
斯姆哈納哨卡由新疆軍區某部斯姆哈納邊防連駐防,連部所在地海拔2910米。防區巡邏跨線多在海拔3000米至4000米的雪線以上,常年冰封雪凍,條件十分艱苦。“新兵只有各項綜合素質過硬,達到部隊要求,才會被安排來下連隊、上哨卡。”盧樹軍説,“每次國門附近的巡邏,都要按上級指示來安排線路和任務。人員的分配上,則由經驗豐富的老戰士帶領新入伍的戰士,通過巡線搭檔,起到以老帶新的作用,幫助新戰士快速成長。”
有著12年軍齡的盧樹軍,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老邊防。他的父母妻兒,都遠在5000公里外的山東濰坊老家。多年的軍旅生涯,他與家人總是聚少離多。“對父母、對妻兒,我虧欠他們太多。”盧樹軍説。
4年前讀完軍校,盧樹軍本有機會離開,可他卻義無反顧留在高原。“此中情感,難以描述。我永遠也忘不了老班長退役時流著淚説的話‘一日守邊防,終生不能忘’。”盧樹軍説。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斯姆哈納前哨站創建55年來,像盧樹軍這樣常年戍守邊關,獻身國防的老邊防還有很多很多。
“男兒逞熱血,壯志上高原。一任風雪凜,為國守邊防。”1962年8月,第一任哨站站長施秋根、教導員楊親鎖帶領15名青年官兵奉命來到斯姆哈納,以僅有的“三峰駱駝一口鍋,一頂帳篷七桿槍”,在群山綿延的帕米爾高原深處紮下了營寨,創造出了聞名全軍的“斯姆哈納精神”。
走進連隊的榮譽室,一張張照片,一面面錦旗、獎狀和閃閃發光的獎盃,記錄了這個基層連隊的創建史和發展史。
“全連官兵多年來在帕米爾高原開山造湖,靠自己的雙手陸續建起了‘戍邊樓’‘哨卡公園’‘小西湖’‘國門哨’等營房景觀。營區綠化由創建之初的一棵胡楊發展到如今綠樹成蔭,各類樹木達7萬多棵的規模。我們連多次受到上級表彰嘉獎,1999年3月被蘭州軍區授予‘西陲戍邊模範連’榮譽稱號。”盧樹軍説。
55年的艱苦努力,當初一片蠻荒的斯姆哈納哨卡,如今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型的瞭望哨高高聳立,在哨亭對面的山坡上,“祖國在我心中”六個巨型大字由無數白色石塊鋪就,直指蒼穹。
盧樹軍告訴記者:“戰士們在巡邏途中會收集石塊,保證大字不會缺邊少角。我們就是想用日復一日的行動,讓‘祖國在我心中’永不褪色。請全國人民放心,我們一定會守護好祖國的西大門。”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