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的作品《經濟學》,被全球公認為最經典的經濟學教材之一,他對中國經濟十分看好,認為中國經濟充滿“活力”。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斯蒂格利茨:活力, 它意味著中國經濟充滿活力、令人振奮、強勁有力的,最重要的是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
記者:所以您對中國經濟很有信心?
斯蒂格利茨:是的,非常有信心。
“困惑” :發展中蘊藏挑戰
面對變幻不定的全球經濟形勢,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及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 沃爾夫認為,中國經濟發展中也蘊藏著不少挑戰,長期觀察中國經濟的他在聽到記者的問題時,寫下了這個詞:困惑。
金融時報副主編 馬丁 沃爾夫:我認為2017年中國經濟看起來還不錯。但是我認為中國經濟面臨三個主要挑戰,第一個就是當然現在也在發生,那就是提高創新能力,第二個就是面對中國面臨非常快的人口轉型過程,勞動力老齡化,人口紅利在縮小,這些都對中國經濟提出非常非常大的全新挑戰。當然除了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中國經濟內部非常大的一個風險就是信貸的過度增長帶來的金融風險。這就是我從經濟角度觀察到的中國經濟的三大挑戰。
“令人著迷”:中國經濟值得研究
而跟同樣來自倫敦的馬丁沃爾夫不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裏斯托弗 皮薩裏德斯卻有著完全不同的觀點。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克裏斯托弗 皮薩裏德斯:我會寫跟馬丁 沃爾夫不同的一個詞,令人著迷的。
記者:為什麼是這個詞?
克裏斯托弗 皮薩裏德斯:因為中國現在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這些新事物對於一個經濟學家來説都是非常有趣的值得研究的。中國經濟現在依然非常快速地增長,經濟運作也非常好。對經濟學家來説是個很棒很有意思的研究的對象。當然現在中國經濟在供給側領域還有很多改革,對經濟學家來説非常有意思,我相信馬丁 沃爾夫也同意這一點,當然他可能並不懂,所以他寫了令人困惑的。
“行”:知者行之始 行者知之成
林毅夫,任何一個頭銜都不如他的名字更響亮。他是中南海的“座上賓”,當仁不讓的國家智囊。去年圍繞産業政策的“林張之爭”更是引發中國經濟學界的大討論。
記者:如果您站在2017年,那麼如果讓您來用一個字來為中國的宏觀調控,包括有為的政府産業政策方面如果做哪些,您會寫哪個字?
經濟學家 林毅夫:這個“行”啊有兩個含義,一個呢就是説中國經濟還行,每年對世界的增長的貢獻超過30%,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我們的經濟是相當不錯的。另外“行”還有另外一個含義,就是王陽明所講的,知行合一,一方面針對我們現在存在的一些結構性問題進行改革,二方面呢,發揮我們在經濟發展當中的有利的條件,力爭在6.5%以上那完全是有可能的,但是必須付出行動。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