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北京要建什麼樣的首都?——蔡奇談城市建設

2017年03月07日 08:49: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廣東

  胡春華:廣東到了“先富幫後富”的時候

  在3月6日上午舉行的廣東代表團開放日上,代表們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幾乎將關鍵詞鎖定在經濟與改革上。而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唯一一次回答提問卻講的是廣東的“問題”。

  媒體的第一個問題還是拋給了胡春華,問的是廣東“協調發展”怎麼實現,怎麼改變“深圳的每人平均GDP是梅州的7倍”的現狀。胡春華接過話頭,仔細剖析了廣東發展存在的“問題”。

  他説,總體來看,廣東已經過了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的階段,到了先富幫後富,實現共同富裕的階段。下一階段在工作中要始終注重解決“協調發展”問題。

  “我曾經去過一個有150萬人口的縣,縣人民醫院只有1000多張床位,雖然醫院在進行擴建項目,但這和當地人口相比,還是遠遠不夠。”胡春華説,廣東省決定投入500億元給人口多、欠發達的偏遠地區,建立第二人民醫院、第三人民醫院,初步規劃是建45所,今年全部開工建設。

  對於解決區域協調發展的問題,胡春華説,廣東目前在做的,首先是加強粵東西北和珠三角之間的交通連接建設,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機場建設等。

  胡春華説,廣東還在推動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實現産業共建,把珠三角先進的生産力引到粵東西北去。他舉例説,深圳和河源正在合建中興通訊生産線,深圳和汕尾在建設比亞迪生産線。這就確保從珠三角轉移到粵東西北的一定是先進的生産力,而非落後、過剩的生産力。

  按照廣東的標準,2016年統計有173萬相對貧困人口,通過努力,去年解決了57萬。“我們希望把這100多萬人的脫貧問題扎紮實實解決掉,如期實現共同富裕。”胡春華説,廣東還從實際出發,選擇2277個比較貧困的村,將其納入新農村示範村建設,通過示範村建設,讓它們達到中等收入水準。

  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記者提問環節表示,香港回歸後二十年來粵港澳合作在平臺建設、制度建設、基礎設施和經貿往來方面都取得很大成果。

  他主要談及了粵港澳合作的進展。記者將問題拋給馬興瑞,他在回答前表示,這一問題應由更為“資深”的省委書記胡春華和前任省長作答。

  馬興瑞介紹到,粵港合作已經在制度性安排上取得了重大進展,合作平臺層面也取得重大突破。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港珠澳大橋”“廣深港客專”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文/本報記者 岳菲菲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