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上午,“迎接黨的十九大”系列網路主題活動之“脫貧攻堅看湖南”活動在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啟動。60余名來自全國40余家中央媒體和中央駐湘新聞單位,及地方重點新聞網站、新聞客戶端記者和網路知名人士將深入湖南脫貧攻堅一線,用敏銳的眼光,生動的筆觸、鏡頭和聲音展現湖南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有效脫貧的鮮活故事。(2月26日紅網)
脫貧攻堅,從來不是一件輕鬆事兒。一個貧困地區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不知要遭遇多少困境,要克服多少阻礙。這些存在的問題,或許涉及地理交通、自然資源情況等客觀因素,也可能與民眾思想觀唸有關,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顯而易見,要突破這些現實之困,除了黨和政府給予的政策傾斜及其他方面的大力扶助外,最主要的還是得靠民眾樹立脫貧信心,不斷根據當地實情進行探索,總結教訓與經驗。一個來之不易的成功脫貧攻堅案例,總有它的樣板激勵意義。
此次“脫貧攻堅看湖南活動”的開啟,自然有它的理由:“去年,湖南省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全年減少125萬名貧困人口,1053個貧困村脫貧出列,脫貧攻堅實現首戰告捷”。在某種意義上,湖南之所以取得如此矚目的脫貧攻堅成績,原因有很多。其中,在充分調動民眾的積極性,特色化、項目化發掘利用當地各類資源上,自然有其值得推廣的獨到之處。
以《張家界魅力湘西》為例。這場大型民俗文化節目劇場,位於“脫貧攻堅看湖南”活動啟動地張家界市武陵源區,並已經成為當地的文化旅遊主打名片。這是一個全景呈現“苗、白、侗、瑤、土家”五大湘西少數民族民俗風情的文化旅遊項目,即是一場以湘西趕屍、火鼓、狂野茅谷斯等原生態民俗文化為內容載體,並進行藝術化加工提升的文化盛宴。我曾去觀賞過,演出場面十分震撼,以浪漫與愛的感染力,給人以美的愉悅,令人難忘。
於是《張家界魅力湘西》成為了文化旅遊扶貧的典範,全面提升了“民族文化的經濟附加值”。據紅網報道,創辦16年來,《張家界魅力湘西》累計演出6500余場,接待國內外觀眾達1200余萬人次,用文化軟實力提升了張家界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創造了可觀的收益,為張家界武陵源區成為湖南省率先整體脫貧區縣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近年來,湖南在充分發掘與利用自然景觀、人文歷史資源進行項目化開發,推動脫貧攻堅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聚焦文化旅遊扶貧的《張家界魅力湘西》項目,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便是其中一個代表性案例。在這一意義上,期待這次“脫貧攻堅看湖南”活動,報道傳播更多有關湖南脫貧攻堅的好故事、好新聞,真正發揮與放大湖南脫貧攻堅的樣板價值。
文/石書紅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