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網路媒體走轉改:跟隨K51/52次列車 見證沿線巨變

2017年02月17日 09:38:49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郭澤涵
字號:    

  2月14日,K51/52次列車長朱運濤在列車辦公席查閱工作記錄。中國網記者 郭澤涵 攝

  中國網新聞2月16日訊(記者 郭澤涵)2月13日23時07分,開往山東日照的K51次列車從北京站緩緩開動。20年前,連接首都與沂蒙山革命老區的橋梁——K51/52次列車開通。列車長朱運濤跟隨這趟車也整整20年,他見證了鐵路的巨大進步,也見證了沿線包括沂蒙山革命老區的迅猛發展。

  2月14日,K51/52次列車的餐車間懸挂的中國結和春聯。中國網記者 郭澤涵 攝

  中國網記者在K51/52次列車上與工作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談起朱運濤,京照車隊書記雷軼説:“他從沒有離開過這趟火車,從一個英俊瀟灑的小夥子成長為一位滄桑穩重的老車長。”

  “我第一次跟這趟火車的時候是一名乘務員,後來擔任了車長,跟這趟車20年了。與經常乘坐這趟列車的乘客都熟悉了,很多乘客知道K51/52次列車有個車長叫老朱。”朱運濤笑著説。

  人民鐵路為人民

  “記得我們第一趟列車行至臨沂到日照這個區間每到一站都是鑼鼓喧天、彩旗飛舞,當時是四月初天氣很冷又下著小雨,歡迎隊伍不畏寒冷冒雨敲鑼打鼓歡迎我們,讓我們非常感動……” 朱運濤説。

  

   2月14日,一名乘務員正在軟臥車廂為旅客換票。中國網記者 郭澤涵 攝

  記者看到在硬座車廂設有列車員工作臺,雷軼書記告訴記者,這是乘務員為乘客提供延時下車、臥鋪、提供醫藥等服務的工作隔間,“有時候年輕的父母帶小孩上車,沒有照顧經驗,小孩滿車跑不小心就會跌倒或者蹭傷,我們這裡配備的有藥箱,一般的感冒、發燒、跌打損傷的藥都有。急需醫治的乘客可以先穩定住病情,遇到病情嚴重的乘客,我們會和鐵路部門聯繫,幫助乘客在有醫治條件的站點下車就醫。”

  記者了解到,幾年前購票還沒有實行實名制的時候,上下人員複雜、流動頻繁,還有人提著大捆鈔票上車的現象,甚至還有孩子走失的事例,列車人員的工作相比現在更加繁重。

  朱運濤講述了一件事,“零幾年的時候,有個家在莒南的5歲小孩,他的父母在北京打工,他因為思念父母隨人流進站上了車。家裏找不到小孩隨即聯繫他的父母,多方搜尋未果。父母懷疑孩子是不是上了他們經常乘坐的K52次列車。當時我看到有一個小孩在車廂裏走動,好像沒有監護人,我就留了個心,不出所料很快就接到了鐵路部門的電話,問K52次列車是不是有個小孩獨自上了車,他的父母正在焦急地等待他的消息。”

  2月14日,京照車隊書記雷軼(右一)幫助一名外國旅客聯繫接站的朋友。中國網記者 郭澤涵 攝

  列車帶動沿線城市經濟發展

  K51/52次列車不僅把首都人民的關懷和溫暖送到了老區人民的心中,也帶動了沿線經濟的發展。

  朱運濤介紹,K51/52次列車剛開通的時候,沂蒙山革命老區的孩子都沒見過空調列車,很驚喜。當時沂蒙山老區有很多棚戶區,其中很多是臨時搭的棚子,非常貧困,“我當時很受震動,後來隨著鐵路開通,沿線經濟快速發展,現在山區裏很多地方蓋起了二層樓房。”

  “我們列車路過臨沂,現在的臨沂是全國第二大小商品批發市場。到了晚上,你會看到鐵路兩旁燈火通明,一派繁華的景象。”一名列車員向記者介紹,“很多北方的乘客選擇在日照購房,到了炎熱的夏天,有一些臨近日照的車站的乘客週末或者假期常來日照海濱浴場游泳避暑,晚上再乘K52次列車回家。”

  2月14日,列車長朱運濤在上下乘客較多的臨沂車站觀察。中國網記者 郭澤涵 攝

  列車與兵員情意深結

  “很多老革命是沂蒙山區出來的,之後他們的子弟和農民子弟去當兵,我們K51/52次列車也承擔著運輸新老兵員的任務。”朱運濤介紹。記者了解到,列車長與列車人員積極履行運輸新老兵員的義務,送新兵入營,送老兵回家,關懷到位、用心服務,很多兵員與這趟車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朱運濤向記者講起了這趟列車與兵員的故事,“有一次在從北京到日照這趟車的行車路上,我看到車廂裏有一位老兵正在用抹布擦車廂的玻璃,他告訴我幾年前他就是乘坐這趟列車去的軍營。當初還脾氣暴躁,什麼都不懂,經過幾年訓練,現在看到哪兒臟了心裏就不舒服,他説這趟車送他去了夢寐以求的軍營,就像家一樣,來到了這趟車就等於回到了家”。

   K51/52次列車乾淨、整潔、有序的車廂。中國網記者 郭澤涵 攝

  “這20年來,列車上也沒發生什麼驚天動地的故事,我們列車工作人員就是堅守自己的崗位,擔負列車安全運作的使命” 雷軼説,“將來我們仍然會一如既往地努力,保障旅客安全、舒適、便捷出行。”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