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堅持和平發展,走出了傳統“國強必霸”大國崛起模式的窠臼,是中國根據時代潮流和國家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它既為中國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營造了有利國際環境,符合中國的利益;又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了貢獻,為其他國家提供了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成功範例。
中國道路有助於發展中國家尋找自己的發展道路
中國道路的成功開闢,不僅對中國實現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將對世界現代化和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産生深遠影響,尤其是能夠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推進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説的,中國道路使“中國的社會生産力、綜合國力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這不僅使中國徹底拋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而且為人類戰勝貧困、為發展中國家尋找發展道路提供了成功的實例”。
20世紀中後期,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通過不懈努力,陸續擺脫殖民統治,實現了民族解放和民族獨立。隨後,現代化建設成為發展中國家必須面對的共同課題。現代化建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發展道路問題。選擇發展道路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複製移植、照搬照抄;另一種是獨立探索、合理借鑒。一些發展中國家為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所吸引,試圖通過模倣複製快速發展起來。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西方道路給這些忽略了本國國情的國家帶來了經濟畸形發展、社會矛盾凸顯、政局動蕩不安等諸多災難性後果。與之形成鮮明對比,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合理借鑒人類文明發展的有益成果,堅持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模式,成功開闢了中國道路。
中國和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雖然曾經站在大致相同的發展起點上,但由於選擇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得到的結果可謂天壤之別:中國道路使中國發展成就輝煌,而西方道路則使很多發展中國家陷入困境。尤其是在拉美新自由主義政策破産、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接踵而至的世界形勢下,中國不僅經受住了各種危機和困難的考驗,而且為本地區乃至全球經濟的復蘇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提供了中國經驗,中國道路因此備受世界關注。很多發展中國家從事實中認識到西方發展模式的弊端,發現了中國道路所具有的優勢和潛力,體會到了中國經驗的寶貴价值,因此更加注重借鑒中國的發展經驗,更加注重探索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模式。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