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上圖 VR、AR、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成為網際網路産業的新風口,圖為外國用戶體驗天貓VR購物。
左下圖 網際網路醫療的迅猛發展,為基層群眾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遠端問診大專家不再是夢想。這是在寧夏銀川,智慧醫療深入社區,醫護人員為居民現場演示智慧血壓測量設備。 經濟日報記者 陳 靜攝
回首2016年網際網路産業的發展軌跡,資本的力量始終清晰可見。
從網紅papi醬獲千萬融資,到滴滴與優步中國合併;從ofo、摩拜作為共用單車的領頭羊先後獲得過億美元融資,到美圖秀秀赴港上市拉開網際網路第六波上市潮,資本的力量仍然耀眼。但在另一方面,“資本寒冬”之説也不絕於耳。
這一年,資本推動網際網路産業斬獲了哪些碩果,未來又將看好哪些風口?
資本始終是撬動網際網路産業最重要的支點之一。
一直以來,資本的活躍支撐了網際網路的創新和繁榮,但是不管人們願不願意承認,“資本寒冬”也已經成為今天網際網路産業必須直面的“新常態”。儘管作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創投聚集地,我國天使基金、創投機構總量接近3000家,但來自市場研究機構易觀的數據顯示,2016年網際網路行業新增創業公司數量2677家,同比下降77%;獲得投資的網際網路企業數量為5644家,同比下降26%。
易觀分析群組總經理董旭表示:“今年投資機構的投資頻度降低、謹慎程度提高,不再是創業公司擁有流量就能獲得資本的青睞,但優質企業仍然能拿到不錯的融資金額。與其説是‘資本寒冬’,不如説是資本趨於理性,投資機構更關注企業的運營和持續盈利能力。”
“下半場”已經來臨。當網際網路回歸商業本質,資本的真金白銀又將涌向何方?
“流量紅利”終結時
資本的態度變化來自“流量紅利”的終結。
數據服務商GrowingIO創始人張溪夢坦言:“馬太效應在這一年體現得更為明顯,弱者越弱,強者越強,頭部流量集中在BAT這3家企業中,剩下的機會越來越少,流量價格也越來越貴。”
創客金融服務商微尚創客CEO曹升同樣表示:“網際網路用戶數量的增長已經進入瓶頸期,而創業産品的供給太多了,因此消費者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很多項目很難獲得注意力和相應的收入。”
這讓“上半場”通行無阻的“燒錢補貼賺客戶、靠流量賣廣告拉投資”的一整套“組合拳”開始失去了以往的犀利。
投資機構凱璞庭資本董事會主席李金華表示,網際網路曾經講究的是“眼球經濟”,包括阿里巴巴、滴滴等在內都是先做品牌做行銷,甚至燒錢,把用戶先爭取到再説,“頁面瀏覽量越高,意味著越能先獨佔市場,至於賺錢,那是之後的事”。
但是,現在,投資方的關注點開始從訂單量和交易額等指標轉向了盈利能力和何時能夠盈虧平衡,這意味著市場告別了貼錢做規模的粗放階段。
市場研究機構億歐創始人黃淵普以O2O為例分析了行業的變化,“過去有流量紅利、人口紅利,拿補貼換用戶,成本相對還算可以承受,但現在市場從增量市場變為存量市場,鉅額補貼會明顯因為用戶減少而出現邊際效應遞減,盲目補貼已經失去了實際意義”。
那麼,“下半場”的網際網路市場又將轉向何方?留住客戶、提升黏性、滿足剛需、紮實盈利,這顯然是所有人都看得到的方向。誰能實現這一點,誰就能獲得資本的青睞。有創業者坦率地告訴記者,喊著做概念、做生態已經落伍,只有解決實際問題,靠技術和模式本身解決“痛點”的服務,才是穿越“資本寒冬”的撒手锏。
網際網路因勢而變
網際網路正在因此而變“重”,僅僅停留線上上的商業模式已不足以吸引資本的目光。
樂刻運動近日宣佈,將在全國範圍內開出5000間智慧健身房。這是個驚人的數字,因為與之相對應的數據是,美國最著名的小型健身房Anytime Fitness的門店數量僅為3000家左右,樂刻運動也因此在今年7月獲得了頭頭是道基金、華晟資本領投的1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樂刻CEO韓偉表示,樂刻的競爭優勢在於:線下,功能集中的迷你健身房能保證最大化的坪效,而線上上則以平臺的模式為教練提供服務。“私教在樂刻收入能夠提高50%到100%,這些都是通過數據化的網際網路改造來實現的,從本質上來説,樂刻是一個數據公司。”韓偉表示。
而聯盟電競同樣選擇將觸角伸向線下,這個從事自有品牌賽事運營、電競賽事節目內容製作與發行的公司,將與電子專業市場經營者深賽格合作,在深圳華強北興建一座面積近2000平方米的線下電競場館。而在此前,聯盟電競還在美國投資了Esports Arena的全新電競場館,並在歐洲啟動了電競大篷車項目。聯盟電競的投資方聯眾董事長楊慶表示,電競是泛娛樂行業裏最具有IP黏性的産業,普及線下電競場館,有助於“金字塔根基”的建設。
網際網路也在變“細”。直播行業的內容垂直化正是其中的生動寫照。
“今年第三季度以來,網路直播出現比較明顯的頻寬增長,這其中就包括最近興起的旅遊直播、電商直播等垂直領域直播。”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主任何偉表示。
直播平臺同樣意識到,在行業洗牌中,優質內容才是引入大流量、保證平臺勝出的根本。曾經以禮物打賞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直播平臺,開始利用直播這一流量入口逐步滲入各個業態,以提高行業變現能力。拿“直播+電商”一個細分領域來看,今年6月,淘寶、蘑菇街、聚美直播上線,途牛影視與花椒達成戰略合作;7月,蘇寧直播上線,“一直播”則于近期推出了電商櫥窗功能,在直播的同時發起商品售賣。
技術的核心競爭力也在得到更多的認同。“六和橋”“獨角獸”孵化器創始人馬海邦告訴記者:“未來獲得資本青睞的網際網路創業項目,必須有産品有技術壁壘,必須以科技的核心競爭力為基礎,有顛覆上游行業的能量。從今年來看,僅有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的創業項目並不吃香。相反,包括生物醫藥、機電一體化、機器人等僅將網際網路作為工具的項目,反而獲得了各方私募和風投的青睞。”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