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人民日報:稅減了,企業為何還覺得負擔重?

2016年12月23日 11:08:47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近日關於中國製造業成本高、稅負高、利潤薄的觀點,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人民日報發表多篇評論文章。

  原標題:稅減了,企業為何還覺得負擔重(政策解讀問答)

  本報記者  李麗輝

  這幾天,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關於中國製造業綜合稅負高的觀點,以及福耀集團在美國投資建廠的消息,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甚至有教授驚呼中國稅率過高,是“死亡稅率”。

  22日,人民日報刊發時評《中國經濟容得下企業家講問題》,認為企業家敢於提出問題,正説明對中國經濟仍然葆有信心,願與中國一起成長。實際上,中國經濟不但容得下企業家講問題,還應當正視問題並解決好問題。

  很多人關心:中國近年來不是一直在減稅嗎,為什麼企業感覺負擔還是重?問題究竟出在哪兒?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一問:製造業稅負增加了嗎?

  “我國1994年稅制改革以後,製造業的增值稅稅率就是17%,20多年來一直沒有變。”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説,這些年來,國家出臺的減稅政策很多,煙酒、燃油等消費稅雖然有所上調,但總體上對製造業的影響有限。

  用曹德旺的話説,他在國內辦廠30年,有20多年是福建的納稅模範。

  也就是説,福耀集團作為“納稅模範”企業,20多年來都是按照17%的增值稅稅率繳稅的,企業不但沒有“死亡”,反而一路做大做強,成為了行業的“領頭羊”。實際上,不單是福耀集團一家企業,中國很多的優秀製造企業, 20多年來也都是按17%的稅率繳納增值稅,並不斷發展壯大。

  在這期間,我國有兩項大的稅制改革,跟企業稅負息息相關。一是2008年內外資企業實行統一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內資企業所得稅稅率由原來的33%降為25%。二是實施增值稅改革:2009年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製造企業購買設備可以抵扣;2012年營改增試點啟動,到今年全面推開,製造業購買服務、購置或租賃經營場所,也是可以抵稅的。這兩項改革,企業稅負都是普遍下降的。

  “單就製造業稅負來説,中國跟美國相比,中國企業承擔的稅負的確要高。”劉尚希分析,主要是因為中美稅制不同,美國針對企業的稅收較少,主要以家庭、個人繳稅為主;而我國增值稅是第一大稅種,主要對企業徵收。這種稅制的差異是歷史形成的,與不同國家發展階段的每人平均收入水準相關聯。

  二問:企業負擔重不重?

  為什麼減稅力度大,但企業卻感到負擔更重了?20多年來,企業到底哪些負擔增加了?

  其實,曹德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已經提到了這個問題。在美國買的廠房花了1500萬美元,而美國政府給了福耀1600萬美元補貼,相當於沒有花錢;電價是中國的一半,天然氣價格只有中國的1/5。

  我們很多城市的地價,這些年來是打著滾地往上翻,上漲幾倍甚至十幾倍。製造企業投資建廠,成本會增加一大塊。

  電價為什麼比美國貴?“電價高,一個主要原因是電價上附加的‘費’多,能不貴嗎?”一位電力業內人士坦言。

  電價裏附加了多少“費”?記者搜索發現,電價附加的費,全國性的就有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等5項。此外,還有各種部分地方性基金。

  説起對企業的收費,這些年確實不少。有的項目雖然原來就有,但收費總額增加。比如,企業需要繳納教育附加、“五險一金”、殘疾人就業保障基金、工會費等等。

  以殘保金為例,根據一些地方的規定,按照本地區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交納比例,一般是1.7%左右,專項用於殘疾人就業。但一些企業反映,當地殘疾人勞動力資源不足,就業保障金變相成了“為了收費而收費”。這項基金政府收上來後,很多地方發現收得太多根本用不完,只能“趴在賬上睡大覺”。後來,政府對資金的用途作出改變,規定可以由財政根據需要調劑使用。

  “這樣一來,資金雖然盤活了,但企業的負擔卻沒有降。”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張斌認為,殘疾人就業本來就是政府公共服務的一部分,再另收一筆保障費,有沒有這個必要?類似的還有教育附加,教育也是政府應該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長期單收這筆費用是否合理?最難辦的是,這些費都是合法收取的,而且從這些費的名稱上看,哪一個都很重要。這些“費”就像一根根稻草,都壓在企業身上就顯得太重了。

  三問:企業成本怎麼降?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7年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降成本仍是五大任務之一。著力振興實體經濟,更是把發展實體經濟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現在製造業的利潤,差不多也就是5%左右,這費那費一多,企業很難承受。降成本,首先要把費降下來。”全國政協委員、會計審計學家張連起介紹,他的團隊對企業進行過多次調研,不少企業負責人對財務並不是很懂,容易把稅收和其他收費混為一談。但不管怎樣,當前企業負擔不輕、綜合成本不低是不爭的事實。企業要利用好營改增政策,把一些原來在集團內部的研發、設計等産業剝離、分立出來,儘量延長增值稅的抵扣鏈,讓減稅的紅利充分釋放。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認為,國家應加快清費立稅進程,切實將適合稅收形式徵繳的收費項目、基金項目改為稅收。在明晰政府事權和規範政府支出的前提下,控制政府規模膨脹,減少政府對社會資源的強制佔有和使用的份額。

  同時,著力把握好減稅降負主基調,為刺激企業投資增長、增加居民收入水準以及擴大消費能力,預留空間。妥善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以及相互間資源佔有和分配使用的關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為企業和市場鬆綁,為經濟發展增添活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明確,要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這相當於給了大家一顆定心丸。”劉尚希表示,從長遠來看,減稅仍有必要。但減稅相對容易,更難的是推動經濟社會改革,這才是降低企業負擔的根本出路,也是更加艱巨的任務。

  新聞背景:

  引起這麼大的關注,曹德旺到底説了啥?

  1.談赴美建廠:美國電價約3毛多,中國6毛多

  我在俄亥俄州建廠房,18萬平方米,675畝地,賣給我1500萬美元,俄亥俄州政府給我們各種補貼,目前第一筆補貼就有1500萬美元左右。算下來等於買土地沒有花錢。

  我認為美國人恢複製造業大國的決心很大。從總統到各個政府部門的一把手都出面為發展製造業“站臺”。調研完之後我覺得,我早就應該來了,而不是一直拖在國內。

  中國製造業成本太高,美國天然氣每立方相當於7毛錢人民幣,中國賣2塊2,這還是政府對我很優惠的前提下;電價,美國3毛錢左右,中國6毛多;高速公路,美國不收費,中國過路費一噸5毛錢。

  2.談國內辦企業:增值稅是最大負擔

  中國的增值稅有多高?簡單來説,一個賣6000塊的手機,增值稅大概要交1020塊。當然,其中有可以抵扣的項目,是哪些呢?按照目前的稅收制度,採購的費用可以抵扣,工資不能抵扣,折舊費不能抵扣,管理費、運輸費這些都不能抵扣,不能抵扣的部分大概有40%到50%。

  按照中國目前一般企業的利潤水準,這樣算下來,最終大約有一半的營業利潤都被收走了。製造業利潤非常微薄。

  美國沒有增值稅,只有35%的所得稅,加上其他各項稅費總共大約40%,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

  3.談人力成本:中國勞動力優勢已經失去

  我們過去一直有個認知,中國人力成本低,廉價勞動力是一個優勢。

  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前面説的所有的成本綜合加下來,即使在勞動力比美國便宜的情況下,中國也已經沒有突出優勢了。況且勞動力現在也只是比美國便宜,跟周邊國家比,一點競爭力都沒有,跟俄羅斯、波蘭、中歐都差不多,甚至中國的白領工資比這些國家還要高。

  4.談實體經濟:從不做金融、IT、房地産

  我希望政府繼續支援提倡發展實體經濟,其實最近政府的聲音也對實體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在具體做法上,政府應該關注小微企業,關注實體經濟,財政金融要向國家扶持的産業傾斜。解決製造業的增值稅問題。

  金融、IT、房地産,這些賺錢快,賺錢也多,我為什麼不做?因為我覺得做這些事除了自己賺兩個錢,對國家一點好處都沒有。多少人找我搞私募基金,我從來不答應做,我寧可捐給慈善機構,我也不願意做這些。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