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最是書香能致遠 ——魯忠義家風裏的人文密碼

2016年12月23日 10:27:03  來源:寧夏日報
字號:    

   

 

  魯忠義(左)和長子魯晉在讀書交流。

  古人讀書,先焚香,再沐手,後拜讀。“書香”之説或源於此。  

  青銅峽市有這樣一個書香之家,深得崇文尚德的古風余韻。12月18日,記者見到這家主人魯忠義,得知記者為訪家風而來,這位年逾七旬的老人開門見山地説:“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啊!” 

  在4000余冊書籍擠滿書櫥的書房,魯老拿出一本中共七大通過的黨章,“1954年,由新華書店發行的。我在書攤上淘到的,珍藏了25年。”老人如數家珍,一一展示他的珍藏品:100多萬字的中共八大文獻,線裝版的《史記》,等等。 

  “最喜歡的還是毛主席詩詞。《清平樂六盤山》,多麼大氣磅薄——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興之所至,老人吟誦起來。 

  “書,不在於藏,在於用。”魯忠義告訴記者,讀書改變了他的命運,讀書更讓他時刻不忘自己“從何處來”。 

  話説間,魯忠義拿出自己的著作《古峽情思》《我為農民鼓與呼》。翻開書,記者看到《減輕農民負擔》《農民需要新科技》等11篇反映“三農”的文章。  

  “我是放羊娃出身,12歲才上小學。自從背上書包,就嗜書如命。”魯忠義回憶,從吳忠師範學校畢業之後,他先後當過教師、鄉鎮和機關幹部,1998年從青銅峽市政協副主席職位上退居二線。“我原本就是農民的兒子,在農村工作了20多年,我和農村有解不開的緣。”老人深情地説, 無論自己身處何位,都牽腸挂肚地關注農民兄弟的喜怒哀樂,甘做他們的知心人和代言人。 

  “這是長子魯晉的作品。”隨著魯忠義的指引,記者看到《春風化雨》《光榮與希望》等一摞書。老人告訴記者,現任寧夏大學人文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的魯晉,熱愛讀書學習更甚于他。魯晉在給大學生和企業職工作講座時,總是説,一個人熱愛並善於閱讀,才能集智慧、修養和操守于一身,成為精神健全的公民,才能對家庭、社會、國家和民族承擔起更大的責任。 

  “我從家庭濃厚的書香氛圍中汲取著精神營養,從而慮及書香的濡染和薪傳,熱切地希望人們讀書不輟,社會遍地書香。”魯晉説。 

  兄長魯晉的人文理想,正是魯興華的志趣所在。作為魯家長女,魯興華一直致力於短篇小説創作,20年間發表了120多萬字的作品,出版了兩部作品集,連續兩屆榮獲全國“梁斌小説獎”。她的小説以犀利的筆觸,敏銳地反映普通人的生存狀態,“對平凡人生存狀態的關注,是文學的責任,也是作家的使命。作品能引起人們的思索和關注,是我最大的幸福。” 

  “您的子女各有建樹,奧秘在哪?”記者問魯老。 

  “作為父親,在精神和靈魂上,要足以擔當對子女的引領。作為子女,要志存高遠、勤奮學習,腳踏實地、勤勉工作。”魯忠義説,為人父母,以身作則,是最有力量的教育。幾十年來,他帶頭讀書學習,營造濃厚的書香氣氛,全家14口人始終保持著盎然的學習興趣,每天讀書看報,關心國家大事,已經成為魯家的一種生活習慣,一種生活方式。 

  “在人生價值取向上,父親希望我們成為博學多才的智者,更要成為厚德載物的仁者。”魯興華説,父親在職那些年,為困難群眾解決了很多就業、生活救濟、子女上學等問題。退休之後,他依然為困難群體奔走呼籲,撰寫提交的《為了88個“兄弟姐妹”,請書記關心我們的“救命錢”》建議,幫助一批退休職工解決了困難。在父親的帶動下,魯家子女樂善好施,熱心公益,收養了3個孤兒,長期幫扶兩位70多歲的老人。對於子女們的善行義舉,魯忠義説:“讀書人,理應以人文情懷溫暖社會。” 

  説起人文情懷,還有一個令人激動不已的故事: 

  12月12日,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9時30分,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會場,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全國文明家庭的代表們親切握手。 

  這時,一位代表一時激動沒站穩,眼看著要摔倒。站在一旁的寧夏代表魯晉立即伸出手,扶了她一把。這一扶,被總書記看在眼裏。總書記走過來微笑著向魯晉伸出了溫暖的大手…… 

  對於魯晉而言,伸手扶人一把,是習慣,是家教養成,是人文情懷的一脈相傳。 

  正所謂:上行,下效;存乎中,形于外。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