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讓學生安心、教師專心、家長放心,國務院2016這樣“用心”

2016年12月20日 15:53:27  來源:中國政府網
字號:    

  2016年4月24日,李克強考察四川蘆山縣第二初級中學。該校原校舍在“420”強烈地震中嚴重受損,如今異地重建起寬敞美觀、設施齊全的新校園。總理強調,一定要建最堅固的校舍,要經得起任何考驗。只有學校、醫院的建築最堅固,全社會才感到最安穩。(資料圖)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日子再緊也不能緊教育、苦孩子。”李克強總理在11月18日的全國婦兒工作會議上説。教育承載著國家的未來、百姓的期盼,為了讓學生“安心”學業、讓教師“專心”教學、讓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感到“放心”,國務院這一年十分“用心”地出臺了多項政策。有哪些政策“暖”到你?國務院客戶端帶你去看——

  2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提出縣級人民政府要完善控輟保學部門協調機制,督促監護人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並完成義務教育。教育行政部門要落實免費義務教育和教育資助政策,確保農村留守兒童不因貧困而失學。隨後,八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在全國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的通知》,要求落實控輟保學責任。有關部門要依法採取措施,確保適齡的失學輟學留守兒童返校複學。

  5月,國辦印發《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要求健全學生體育鍛鍊制度,學校要將學生在校內開展的課外體育活動納入教學計劃,列入作息時間安排,與體育課教學內容相銜接,切實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落到實處。到2020年,學校體育辦學條件總體達到國家標準,體育課時和鍛鍊時間切實保證,教學、訓練與競賽體系基本完備。

  11月,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淩和暴力的指導意見》,提出嚴格落實值班、巡查制度,禁止學生攜帶管制刀具等危險物品進入學校,針對重點學生、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開展防治工作。同時,一旦發現學生遭受欺淩和暴力,學校和家長要及時相互通知,對嚴重的欺淩和暴力事件,要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報告,並迅速聯絡公安機關介入處置。

  10月,國辦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提出推動老年大學面向社會辦學。部門、行業企業、高校等舉辦的老年大學要提高辦學開放度,逐步從服務本單位、本系統離退休職工向服務社會老年人轉變。省、市兩級老年大學在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要將老年大學集聚的教育資源向基層和社區輻射。加強老年大學與社會教育機構的合作,組建老年教育聯盟(集團)。

  3月,教育部和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16年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提出2016年全國計劃招聘特崗教師約7萬名,中央財政繼續對特崗教師給予工資性補助。教育部、財政部將根據各地2016年設崗計劃和往屆特崗教師在崗人數核撥2016年特崗計劃中央補助經費,2017年根據2016年度實際在崗教師人數進行結算。

  9月,教育部印發《關於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我國將探索建立高校教師“代表性成果”評價機制,扭轉將科研項目與經費數量過分指標化、目標化的傾向,改變在教師職稱評聘、收入分配中過度依賴和不合理使用論文、專利、項目和經費等方面的量化評價指標的做法。

  5月,國辦印發《關於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中西部地區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顯著改善,教育普及程度明顯提高,教育結構趨於合理,教育品質不斷提升,教育保障水準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顯著增加,支撐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切實增強,中西部地區教育水準與東部發達地區差距進一步縮小,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

  7月,國務院印發《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城鄉學校佈局更加合理,大班額基本消除,鄉村完全小學、初中或九年一貫制學校、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取得顯著進展,鄉村小規模學校(含教學點)達到相應要求;義務教育普及水準進一步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

  6月,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2016年規範教育收費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將治理中小學有償補課問題。開展有償補課專項治理,緊盯寒暑假、法定節假日等易發多發期,加大查處力度,堅決制止有償補課。對於在課堂上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課上不講課後講並收取補課費的,以及打擊報復不參與有償補課學生等嚴重違紀、敗壞師德的行為要重點查辦,實行“零容忍”。

  8月,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免除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雜費的意見》,決定從2016年秋季學期起,免除公辦普通高中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含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學雜費。

  責任編輯:劉淼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