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新媒體專電(記者熊琦)近日,一名基層幹部感慨個別貧困戶“不自強、不感恩”的言論,在網路上引起議論。一方面當事幹部應虛心傾聽網上批評,改善心態改進工作,同時也提醒“扶貧”工作同時還要“扶志”。
扶貧幹部在工作中感受到,不怕“難”字當道,就怕“懶”字沾身。如果沒有“靠人不如靠己”的鬥志,只寄希望於更好的政策、更多的援助,顯然很難根本脫貧。這更證明了“扶志”的重要性。
幫助群眾脫貧,推動當地發展,其實正如人的身體,不能只是簡單輸血。輸血只能救急,讓人體自身可以“造血”,這才是人體保持健康的正確方式。“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之用。”講的也是這個道理。
扶貧工作成效有目共睹,當前這一任務比以前更難,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由於扶貧的邊際效應遞減,易於脫貧的群眾已經富裕起來了,剩下的還沒脫貧的群眾,脫貧的難度明顯更大。
精準扶貧需要用心扶志。扶貧幹部不能急躁,不要埋怨,要多些耐心,善加引導,努力讓制定的幫扶措施更加紮實細緻,更加符合貧困家庭的實際。要“多開院子會”“多交政策底”,讓貧困群眾看到改善境遇的希望,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從而調動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激情與鬥志。
脫貧攻堅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也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靠貧困群眾自己不行,光靠扶貧幹部也不行。相信群眾,依靠群眾,通過紮實有效的工作,激發貧苦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匯聚黨和政府、社會各方、基層群眾的各方合力,相信會讓更多的貧困群眾更快地走出貧困,邁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