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公方彬談習近平長征講話核心:從哪來,到哪去

2017年01月13日 10:25:40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字號:    

  作者:國防大學教授 公方彬

  【專家簡介】

  公方彬,國防大學軍隊政治工作教研室副主任、教授,正師職研究員,大校軍銜。1980年底入伍,3次參加邊境作戰,榮立一等功2次,三等功4次,1984年3月被廣州軍區授予“模範思想工作骨幹”榮譽稱號,獲二級英雄模範獎章,1999年4月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代表作品:《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發表理論文章230余篇,個人著述600余萬字。

  如果只是回顧和弘揚,我們盡可用心感知80年前那次空前絕後的悲壯行軍,讓沉寂的心激動一次,精神洗禮一次。很顯然,如此規模的紀念大會,顯然不僅僅是為了恢復記憶,而是著眼當下,關照現實。或者説,習近平在紀念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起于長征,並不止于長征,他是以紀念活動為載體,引導全黨和全社會集體思考一些重大命題,因為“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同樣,一個前進方向和路標模糊的民族或政黨,也容易迷失。

【光明網專論】公方彬談習近平長征講話核心:從哪來,到哪去

  一、清晰政治路標

  怎樣才能記起來路,找到出路?通過一個個內含政治思想與價值觀念的標誌性事件來標識前進路標,是基本的也是慣常的做法。紅軍長征勝利紀念活動就是其中的一個做法。

  索爾茲伯裏評價説:“人類有四大史詩,以色列人從埃及出走、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拿破侖進軍莫斯科、美國人拓荒西部,但是他們與長征相比都黯然失色。”人類産生的“史詩”是否以這四個來概括,值得商榷,但對紅軍長征的評價卻不為過。因為中國共産黨為自己的隊伍注入了政治信仰,從而激發出人的最大潛能,進而上演了一幕光耀世界的人間活劇,卻是不爭的史實。

  長征精神中有許多永恒的精神品質,只要將其與時代對接,總能煥發出巨大的活力生命力,這是中國共産黨的財富,也是中華民族的財富,甚至是人類的財富。弘揚越深刻到位,越能推動黨、國家和民族實現躍升。這也是習近平高度重視弘揚長征精神的原因。

  此前,習近平在遵義會議舊址曾提要求:“告訴大家我們黨是怎麼走過來的”。在紀念建黨95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又提出了“不忘初心”。本次講話,進一步揭示和闡釋長征精神的本質和意義。“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永遠是中國共産黨人的政治靈魂。”“不論時代如何變化,不論條件如何變化,都風雨如磐不動搖,自覺做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這些突出的是長征精神的本質內含和時代價值,完全可以化作中國共産黨人的政治路標。

  當然,弘揚長征精神,並非回到過去,複製歷史,而是以歷史啟示當下,引領未來。換言之,任何重大歷史事件的産生,都奠基於那個時代,都會打上那個時代的烙印。如果我們不考慮歷史和社會差異,試圖重復歷史和回到歷史,只能邯鄲學步。所以,習近平指出:“長征走過的道路,不僅翻越了千山萬水,而且翻越了把馬克思主義當作一成不變的教條的錯誤思想障礙。”今天,我們同樣需要翻越教條主義的障礙,避免把財富變成包袱。

  二、挑明政治生態

  談及紅軍長征的豐功功績,習近平如數家珍,那些高尚的行為、感人的故事,讓人們不能不珍惜這段歷史,仰視先烈的精神。比如,講話中列舉的那個耳熟能詳的故事:3名紅軍女戰士,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借宿徐解秀家中,臨行前把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一半留下。於是有了老人的理解:“什麼是共産黨?共産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正是有了深深的感動,而讓現實中的醜惡愈加耀眼。原雲南省委書記白恩培的夫人,張口索賄是那麼輕鬆自然,那麼理所當然。原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住的是800平米的房子,請的是年薪不菲的廚師和保姆,甚至還請了專職寵物養護工。

  所以,習近平要求全黨看到歷史機遇的同時,還要看到嚴峻挑戰。“民族復興夢想越接近,改革開放任務越繁重,越要加強黨的建設。安不忘危,才是生存發展之道。我們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他還引用鄧小平説過的話:“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決不能掉以輕心。”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