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大家談】以“新長徵精神”助力“中國夢”

2016年10月20日 14:51:16  來源:中國網
字號: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薄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在長徵勝利80周年之際,重溫毛澤東主席題寫的這首《七律·長徵》,回顧那段血雨腥風的崢嶸歲月。

  1934年的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的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徵。在二萬五千里的長徵路上,紅軍爬雪山,過草地,進行了380余次戰鬥,在取得最後勝利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一方面是表達對革命先輩們的追思和哀悼,另一方面是重溫“長徵精神”。雖然,二萬五千里長徵已經過去80個春秋,然而,“長徵精神”卻是歷久彌新。“長徵精神”的主要內涵是: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鬥,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長徵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

  在“長徵精神”的基礎上,“新長徵精神”已然孕育。盡管戰爭年代離我們遠去,但是“長徵精神”並不過時。“長徵精神”所蘊含的理想、信念、堅毅、勇敢、無畏,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英雄氣概。在新的歷史時期,大力弘揚“長徵精神”,不僅僅是因為它在我黨危難之時起到了保存實力、獲得新生的重要意義,而是在“長徵精神”基礎上孕育的“新長徵精神”對于新時期國家的建設事業不可或缺。

  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和他們所具有的精神不無關係。站在新的歷史關頭,舉國上下團結一心共築“中國夢”,祖國億萬兒女當深刻領會“新長徵精神”,為早日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