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銘記長征史詩 砥礪復興鬥志

2016年10月19日 13:12:18  來源:宣講家網評論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當今中國,沒有大於中國共産黨的政治力量或其他什麼力量。正是有了黨的正確引領、堅強領導,中國人民從根本上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中國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華民族迎來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我們紀念長征,就是要銘記共産黨人肩負的歷史使命和政治責任,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把個人的人生理想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相連,把個人的苦幹實幹融入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偉大征程,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能力,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能力,戰勝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完成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交出一份黨和人民滿意的答卷。

  長征深刻地啟迪,偉大的長征精神是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長征的強大精神力量

  毛澤東同志曾説:“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長征的勝利不是物質的勝利,而是精神的勝利。這樣一支由出身將軍、學者、詩人、貧農、學徒、工人等等組成的“雜牌軍”,之所以始終邁著堅定的步伐向前走,是因為他們不忘初心,滿懷革命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勝。這樣一支穿行在“蠻荒之地”,身陷絕望迷惘的“孤軍”,之所以能夠找到正確的方向,是因為他們堅持實事求是、獨立自主,始終顧全大局,不斷增進團結。這樣一支指揮員平均年齡不足25歲,手持“萬國牌”武器甚至長矛梭鏢的弱旅,之所以能不斷戰勝敵人,是因為他們英勇頑強,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任何犧牲。這樣一支衣衫襤褸、缺糧少彈的隊伍,之所以能行而不散、聚而不潰,是因為他們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偉大的長征精神來自生與死的考驗、血與火的熔鑄、苦與樂的澆灌,穿越80年時光依然具有激蕩人心的強大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長征要持續接力、長期進行,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從人類社會到國家民族,再到每個個體,所有的發展和進步都是一場“長征”,每一代人、每一個人在其中都有自己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個體奮發有為,一代人才能有所作為;每一代人都砥礪向前,歷史才能不斷向前發展。前輩們經過不懈努力,開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把接力棒交到我們手中,使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道路選擇、堅守價值取向,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一代接一代的走下去。我們紀念長征,就是要弘揚“革命理想高於天”的信念,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弘揚“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精神,敢於面對任何困難挑戰,就是要弘揚“千錘百煉還堅韌”的意志,不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是要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工作作風,堅持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嚴守紀律、艱苦奮鬥,踏踏實實走好自己的長征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長征貢獻力量。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長征是一部歷史,我們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長征更是一座燈塔,指引我們一代一代堅定前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