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綠色減貧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2016年10月17日 14:28:57  來源:央視網
字號:    

  中國新時期扶貧的核心問題之一是綠色減貧,即扶貧不僅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而且要促進生態環境的保護。這不僅因為新時期扶貧的目標在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包含了生態環境的改善,而且也因為大部分貧困地區都處於生態脆弱地區,傳統的減貧方式效果越來越弱,不實施綠色減貧就無法實現減貧的目標。綠色減貧的目標就是要使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使減貧與環境保護相互促進。

  在中國的減貧實踐中,形成了綠色減貧的三大策略,即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産業和生態移民。這三大策略相互支撐,形成了完整的綠色減貧的政策框架。

  在傳統的發展模式中,減貧往往與自然資源的開發聯繫在一起,良好的生態環境無法轉化成貧困人口的經濟收入,守著青山綠水沒有飯吃的現象極為普遍。在綠色減貧的框架下,良好的生態環境要轉化為經濟優勢,要使保護環境的人可以得到相應的收益。以環境補償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政策,逐漸使環境保護成為一項可以獲得收益的産業。通過三種方式實現的生態補償機制對於生態脆弱地區貧困人口的脫貧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一,通過財政資金的轉移支付,補償因環境保護而受到的經濟損失,如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大型生態保護項目的實施;第二,通過市場機制,如流域的生態補償、碳匯交易的試點等,讓生態環境的受益者或消費者向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和生態産品的生産者支付報酬;第三,通過社會動員,使更多的人參與環境保護,並向生態脆弱地區的貧困人口提供支援,提高貧困人口的教育、衛生條件。

  在傳統的産業發展中,産品的生態價值無法得到體現,因此産品的生産增加資源的消耗,産生了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綠色扶貧産業的發展則要在産品中體現綠色的價值,從而將産品的價格與生態效益密切地聯繫起來。在綠色扶貧産業發展中,第一種方式是重新認識貧困地區的資源,通過現代技術開發新的資源利用方式。典型的如光伏扶貧,就是將原本沒有被充分利用的太陽能利用起來,從而促進貧困地區發展,並使貧困人口受益。生態旅遊也是一種新的資源利用方式,讓被保護的自然資源成為生態産品,實現其經濟價值;第二種是充分開發生態産品,將産品的生態價值體現出來。近年來,電商的普及為生態産品的市場化提供了很好的條件。生態産品往往是多樣且産量很小的,在傳統的市場體系中不佔優勢,而電商為小規模和多樣性的生態産品提供了進入市場的有效渠道。第三種方式是將對生態的關注引入産品生産中,特別是傳統的符合生態特點的耕作和飼養方式被更廣泛地應用,如散養,兼作、天然等等。通過綠色産品的開發,貧困地區的資源劣勢正在逐漸轉變為資源優勢。

  對於那些生存在“一方水土不能養活一方人口”地區的貧困人口,生態移民是減輕人口壓力,改善生存條件的必由之路。截止到2015年,全國實施易地搬遷扶貧的人口達到680萬。移民搬遷緩解了貧困地區的人口壓力,改善了貧困人口的居住和生産條件,為貧困人口脫貧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生態保護、綠色産業和生態移民共同構成了中國綠色扶貧的政策框架,在宏觀層面上成為綠色減貧的重要策略。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