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新時期反腐敗鬥爭的實踐特徵

2016年09月20日 13:25:10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特徵之三:科學反腐,持續長效

  反腐敗部署的科學性。面對盤根錯節的利益鏈條和錯綜複雜的利益調整,黨中央通過充分論證,制定了目標明確、計劃周延、程式科學、方法得當的頂層設計方案。黨中央下發的《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是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是反腐敗總的工作原則。當前,需堅持反腐敗機制的改革創新,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需落實兩個責任、推動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實現派駐巡視全覆蓋。在反腐敗鬥爭中,司法機關通過加強與紀檢監察機關在查辦案件中的配合協作,發揮司法對反腐敗的保障和打擊作用。

  反腐敗工作的協同性。反腐執紀執法需有機地融入改革發展的決策和執行環節。反腐職能部門需做好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的參謀,認真履行協助黨委政府組織協調反腐敗的工作職責,主動向黨委政府請示和彙報反腐敗鬥爭重大情況。堅持反腐倡廉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考慮,重大改革措施與廉政風險防控同步實施,加強紀律建設與完善法規制度同步進行。堅持把執紀執法作為服務大局的基本途徑,查辦涉及企業的貪污賄賂犯罪案件,準確把握辦案時機,講求辦案策略,加強與主管部門溝通,進一步提高辦案效率。

  反腐敗力量的民主性。法治的要義是規範權力、保障權利。依法反腐必須進一步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深化民主黨派依據憲法、法律參政議政的民主監督和社會團體及群眾監督,尊重人民群眾在反腐敗中的主體地位,健全民意收集、研究與轉化機制,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控告、申訴、舉報,及時發現和解決執紀執法活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特徵之四:徹底反腐,永在路上

  強化不敢腐的威懾力。構建不敢腐的機制,就是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對出現的“四風”問題抓早、抓小,強化執紀問責監督。對決策、執行和監督權建立制約機制,用制度管住重點人、盯緊重點事、抓住重點問題,提高問題發現的精準度。加強巡查巡視工作,發現各級各地存在的突出問題,始終把落實“兩個責任”、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作為巡查巡視的重要內容,使巡視工作利劍常舉,威懾常在。

  強化不能腐的防範力。形成“不能腐”的有效機制,就是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構決策科學、嚴格執行、監督有力的權力運作制度體系,使權力運作受到法律和制度制約,使腐敗分子難以實施腐敗行為,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為人民謀利益。在制度上設定權力運作的程式,優化權力結構,對各種權力以精簡、高效、統一原則適度分解,使立法權、司法權與行政權在統一的基礎上保持相互制約。合理分解一把手、重點崗位、上一層級的權力配置,嚴密設定許可權範圍、權力界限,控制權力自由裁量幅度、規範權力運作方式。建立反腐敗舉報、反饋和防控制度,推進領導幹部財産申報公開制度。使權力始終在既定的法律制度框架下運作。

  強化不想腐的自律力。通過對黨員幹部進行持續不斷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為規範教育,使他們在行使公共權力時嚴於律己、一塵不染、兩袖清風,永葆共産黨人的本色。一個黨員幹部,對黨的奮鬥目標將信將疑,對黨的宗旨陽奉陰違,就不可能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想和為共産主義奮鬥終生的遠大抱負,在各種糖衣炮彈的誘惑面前也不可能固守人民公僕的底線。要使黨員幹部養成不想腐的自製力,就要黨員幹部堅守“永不動搖信仰”的執著信念,保持講政治的定力,講黨性的品格,自覺遵守黨章黨紀。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