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豐碩成果 透視中國智慧 建言未來發展
國家高端智庫詳解G20杭州峰會“五個決心”
作者:周天勇 畢吉耀 陳文玲 黃仁偉 肖濱 顧學明 羅雨澤 陳家剛 潘家華 徐佳君 楊竺松
【編者按】
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杭州峰會在取得豐碩成果後圓滿落幕,“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征程即將開啟。習近平總書記在峰會閉幕辭中全面總結了峰會達成的諸多共識,五個“我們決心”字字千鈞,意義深遠。
每個“決心”的達成,都有一系列具體成果堅定托舉,也都有諸多難題有待世界各國攜手並進、攻堅克難。峰會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果,體現了怎樣的“中國智慧”?“五個決心”由理念轉化為行動,需要制定怎樣的方案、採取哪些措施?我們從25家首批國家高端智庫中特邀11家智庫的專家深度解析、前瞻建言。
●決心一:“為世界經濟指明方向,規劃路徑”
成果亮點:通過《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公報》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 周天勇
G20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各成員只有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發揚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夥伴精神,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別國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兼顧別國發展,才能真正達成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願景。
杭州市區G20主題花壇 新華社發
如何以務實舉措應對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風險和挑戰?G20杭州峰會提出“標本兼治、綜合施策”,這無疑是一劑準確把脈、辨症施治世界經濟的良方。所謂“治標”,主要是通過財政、貨幣等政策工具防範和應對短期風險,刺激經濟發展;所謂“治本”,其中一個重要舉措是通過結構性改革挖掘中長期增長潛力。各國結構性改革任務各有側重,對中國來説,當前經濟已進入新常態,面臨著結構性矛盾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問題日益突出的狀況。我們既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實現充分就業、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保持總需求力度,又要落實好“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下大力氣改善供給品質,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
(光明日報記者 賈宇採訪整理)
●決心二:“創新增長方式,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
成果亮點:通過了《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畢吉耀
“變中求新”指明瞭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發展路徑,也為“醫治”世界經濟提供了良方。在中國倡議下,G20成員達成共識:向創新要動力,向改革要活力,把握創新、新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數字經濟的歷史性機遇,提升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創新是中國提出的新發展理念之首,是中國理念、中國方案在全球的推廣和運用。
世界經濟為何復蘇乏力?是因為上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提供的動能已接近尾聲,傳統經濟體制和發展模式的潛能趨於消退,現有經濟治理機制和架構的缺陷逐步顯現,因此迫切需要“創新”這劑良藥。《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制定之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積極營造創新生態系統;就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涵蓋廣泛領域的創新議題開展對話和合作,推廣包括發展理念、體制機制、商業模式等在內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大創新;充分發揮創新第一動力的作用,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性發展。
(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採訪整理)
成果亮點: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制定了優先領域、指導原則、指標體系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陳文玲
在中國為全球經濟開出的“藥方”中,把結構性改革作為全球經濟中長期增長的重要動力,第一次形成了推進全球結構性改革的共同認知。結構性改革方案是中國作為G20輪值主席國的重要貢獻,將對提升G20在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的作用産生深遠影響。《二十國集團深化結構性改革議程》指出,結構性改革是G20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目標的關鍵之一。中國不僅是結構性改革的先行者,而且在G20中國年積極推進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形成了全球結構性改革的共同認知與共同行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G20杭州峰會確定了結構性改革的九大優先領域和48條指導原則,通過了包括勞動生産率、就業率等12個指標的評估體系,根據該體系每兩年對各國改革實施情況做一次評估,評估結果將納入G20問責評估報告。這一設計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宏觀政策創新相結合,為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創新增長方式、實現更高效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和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等影響世界經濟的其他突出問題帶來了新願景、新希望。
(光明日報記者 王斯敏採訪整理)
●決心三:“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經濟抗風險能力”
成果亮點:繼續推動國際金融機構份額和治理結構改革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黃仁偉
此次峰會直切國際金融、貨幣的全球治理核心問題,意義重大。
監管、應對熱錢流動是當前全球金融治理的緊迫任務。峰會提出改善關於資本流動的分析、監測和對資本流動過度波動帶來風險的管理,並期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年底前完成關於應對資本流動的國別經驗和新問題的審議,十分及時;在國際金融機構份額和治理結構改革方面,峰會也提出了具體舉措,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份額佔比可能會整體提高,有利於提升全球經濟金融治理結構的平衡性。首次將綠色金融寫入G20公報,是峰會一大亮點。綠色金融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和推動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有力杠桿。
G20共識並不具有法律約束力,未來需要努力轉化為各國的法律、制度、政策,真正落地實施;IMF配額改革、規則調整與G20共識應更好互動對接;G20需要機制化常態化建設,摒棄冷戰思維、霸權思維、集團排他思維等舊觀念和舊戰略,共同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
(光明日報記者 曲一琳採訪整理)
成果亮點:就繼續深化反腐敗合作達成多項共識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肖 濱
國際反腐是全球治理的重要一環。杭州峰會提出設立二十國集團反腐敗追逃追贓研究中心,制定《二十國集團2017—2018年反腐敗行動計劃》等,原則、機制、行動三位一體的國際反腐敗格局正在積極推進。
繼續打造三位一體的國際反腐敗格局,需要各國高度重視、凝練共識,以更高的關注度和緊迫感尋找反腐合作支撐點,在2016年年底前制定上述行動計劃的落實方案,以持之以恒的信念推進國際反腐合作;各國要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立法、司法、行政機關相互配合,加強反腐敗法律執行與合作;不同反腐研究機構要實現資訊共用、相互交流,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優勢,讓陽光碟機散腐敗陰霾;要積極吸納社會力量加入反腐行動隊,充分發揮智庫力量,共同把反腐敗推向前進。
(本報記者 張勝採訪整理)
●決心四:“重振國際貿易和投資這兩大引擎的作用,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成果亮點:制定《二十國集團全球貿易增長戰略》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 顧學明
《二十國集團全球貿易增長戰略》不僅體現問題導向、務實可行,而且著眼未來發展、高度前瞻;不僅涵蓋發達國家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核心內容,也關注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益;不僅涉及宏觀政策協調,也為中小企業融入全球價值鏈服務。它將成為G20貿易合作的綱領性文件。全面落實這一文件,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後續方案,維護和發展好新建的貿易投資機制;加強與美歐、金磚國家等主要成員以及德國等後續主席國的溝通協調,爭取有關成果和G20討論方向有序銜接,將G20打造成我國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提高制度性話語權的重要平臺;加強同WTO等國際組織的協調配合,推動成果納入WTO新議程並促進部分成果的落實;加強同智庫、商業組織的良性互動,引導智庫加強研究、積極發聲,並引導企業加強對成果的應用和反饋。
(光明日報記者 楊謐採訪整理)
成果亮點:制定了《二十國集團全球投資指導原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綜合研究室主任 羅雨澤
制定《二十國集團全球投資指導原則》是在多邊投資機制建設方面邁出了寶貴的第一步。這一原則雖然是非約束性的,意義依然重大:為多邊投資具體規則的制定指明瞭方向,為進一步討論提供了依據;對現有投資協定的修訂升級和新投資協定的簽署具有指導意義;為各國開展國際投資政策協調提供了明確原則;對成員制定外資政策形成了道義上的約束。
下一步,應趁熱打鐵,做以下幾方面工作:加強與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及世界貿易組織的合作,獲取更多國家的支援;依託現有多邊合作機制,對目前阻礙跨國投資增長的原因進行梳理評估,提供目前主要東道國外資政策違背該指導原則的情況報告,促進各國自查自糾;研究論證基於該指導原則制定全球投資一般規則的可行性;鼓勵以此原則為指導整合升級現有投資協定;在G20或其他區域、次區域範圍內推動小多邊投資協定的簽署。
(光明日報記者 王斯敏採訪整理)
●決心五:“推動包容和聯動式發展,讓二十國集團合作成果惠及全球”
成果亮點:第一次就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行動計劃
中央編譯局世界發展戰略研究部主任 陳家剛
G20杭州峰會核準了《二十國集團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反映了人類對發展道路和發展目標的共同嚮往,以實際行動向世界鄭重承諾:不讓任何國家、任何人掉隊。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扶貧工作成效卓著,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作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的扶貧經驗值得總結傳播,中國的扶貧思路值得世界參考借鑒。
G20此次承諾,將確保經濟增長的成果普惠共用,滿足各國和全體人民尤其是婦女、青年和弱勢群體的需要,創造更多高品質就業,切實為消除貧困、解決經濟發展中的不平等現象付出努力。我國要同其他國家積極分享減貧經驗,為推動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早日實現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
(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採訪整理)
成果亮點:推動《巴黎協定》儘早生效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 潘家華
中美《巴黎協定》批准文書交存儀式在G20杭州峰會期間舉行,意義至少有三點:體現責任擔當;産生方向引領;促成合作共贏。峰會之後,必須做好後續工作:促使各國繼續跟進,使《巴黎協定》儘早生效;《協定》生效後,推動各國作好自主貢獻;發揮亞國家主體(地方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積極參與、開展合作的應有成效。
我們必須看到困難和挑戰。就中國來講,最大的問題在於:經濟轉型進程中能否切實頂住壓力,實現低碳發展;對美國來講,則是能否克服“高碳鎖定”效應,有效執行《巴黎協定》。落實《巴黎協定》,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或欠發達國家都須努力。發達國家要率先垂范,新興經濟體要轉型發展,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要走低碳環保的友善發展之路。
(光明日報記者 王斯敏採訪整理)
成果亮點:發起《二十國集團支援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倡議》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 徐佳君
為落實《二十國集團支援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倡議》,G20成員可從三方面努力:
引領國際發展思潮聚焦經濟結構轉型,幫助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政府制定有效産業政策。
發揮開發性金融機構提供中長期融資的優勢,解決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難題。開發性金融機構可以依託主權信用在資本市場上融資,為産業發展提供中長期融資。
集合政産學研用多方力量,打造工業化實踐的成功典型,以點帶面推進工業化進程。智庫可聯手政府、企業、開發性金融機構等力量,幫助相關國家釋放潛在優勢,實現産業集聚、經濟轉型、創造就業、帶動出口。
(光明日報記者 楊謐採訪整理)
成果亮點:制定創業 行動計劃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楊竺松
創業行動計劃的制定,意味著峰會各方將共同採取行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升勞動者就業能力,在全球範圍內推動人口就業形勢向好發展。落實這一計劃,需要通過有效的平臺建設和機制建設,在G20成員間乃至更大範圍內實現創業要素的充分流動和優化配置。
從平臺建設來看,應依託網際網路推動G20成員間建立創業合作平臺,開展跨境電商、聯合設計等創業合作,使平臺形成創業産出;從機制建設來看,G20需要推動各國加快完成創新創業政策體系的構建,推動各國建立依託合作平臺的創新創業資源對接機制,建立促進各國創業人員取長補短、尋求合作的常態化交流機制。
(光明日報記者 楊謐採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16年09月08日 07版)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