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林艷)昨天,《北京“十三五”時期重大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正式發佈。未來五年,本市將新建成哪些重大的基礎設施?北京還將建多少條地鐵?城市可供休閒的綠地將新增多少?北京的水質是否將有所提升?……一系列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份《規劃》裏都給出了答案。
“集中力量治理‘大城市病’、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突出百姓的獲得感……”這將是“十三五”時期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思路。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五年本市重大基礎設施將涉及交通、供水、綠色生態、污水垃圾、重點區域、智慧服務等領域,包括首次提到高標準建設公交都市,高水準建設城市副中心基礎設施、新機場配套設施,完善冬奧會及世園會基礎設施等等。
高標準打造公交都市
軌道運營里程將達900公里
為破解“大城市病”問題,交通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在規劃裏被提到尤為重要的位置。按照“十三五”基礎設施規劃,未來五年北京地鐵的運營里程將提高到900公里,核心區的地鐵站密度將加大,中心城地鐵站750米半徑覆蓋率將達90%,將加快推進3號線、12號線、中央商務區線、17號線、19號線一期建設,以及首都機場線二期。昌平線南延、房山線南延、8號線四期、7號線二期。
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地鐵建設主要提升功能,解決一些斷頭的問題,“比如原昌平線只能和13號線進行換乘,每天壓力很大。昌平線南延後,未來15號線、10號線、4號線都能換乘。”該負責人表示,到2020年,中心城區地鐵密度將接近巴黎、東京、紐約等大城市。
除了地鐵建設,“十三五”時期北京還將建成連續成網的3200公里自行車道路系統。建設蘋果園、北苑北等多個綜合交通樞紐,實施中心城長途客運站功能外遷。在打造公交都市的同時,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區域交通一體化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也將取得重要突破,包括構建區域“四縱四橫一環”通道、打造京津保唐“1小時交通圈”、建成北京新機場和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公路等。
研究推動“海水淡化入京”
再添20個城市公園
生態基礎設施也將是未來五年本市的重點建設任務。本市將構建多元供水格局,充分發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能力,包括研究中線擴能方案,還將配合河北省南水北調廊涿幹渠東延及北三縣供水工程,推進與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的連通,實現區域水資源聯合調度和相互調劑。
此外,本市還將研究推動“海水淡化入京”,統籌區域水資源配置,構建多元化供水格局,多渠道保障水資源供給。
除了水供應建設之外,未來五年城市綠色生態空間也將發生很大的變化。本市將建設森林城市,推進“一道綠隔城市公園環、二道綠隔郊野公園環、環首都森林濕地公園環”建設。目前,已有80個城市公園,“十三五”期間還將新增20個,全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5%。
高標準建設城市副中心基礎設施
在十大主要任務中,高標準建設重點區域的基礎設施,也將是北京未來五年一大重點,包括城市副中心、冬奧會及世園會,以及新城及鄉鎮和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將以最高水準、最高標準來建設城市副中心”,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城市副中心的多項指標都將超越中心城區,如綠色出行率,城區為75%,通州將達到80%,每人平均綠地面積,城市副中心也將超過中心城區。未來五年,城市副中心將建設海綿城市及“近零排放區”。
除了交通、生態、重點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之外,未來智慧化和資訊化的建設也將提上日程。“十三五”時期,本市寬頻網路接入能力將超過“百兆入戶,千兆入樓”目標,基本實現4G行動通訊網全覆蓋,在全國率先開展5G建設示範。
圖示製作/王慧
未來五年大數據勾勒北京生活
交通
軌道交通總里程 900公里(現狀 554公里)
公交專用道里程 1000公里(現狀 741公里)
公路總里程 22500公里
五環內自行車道路系統 3200公里
環境
全市污水處理率 大於95%
全市森林覆蓋率 44%
建成區雨水70%就地消納面積 20%
水資源
中心城和城市副中心供水安全系數 大於1.3
新城供水安全系數 大於1.2
“十三五”重大基礎設施發展十大任務
1.高標準建設公交都市
2.完善道路交通網路
3.推進區域交通一體化
4.構建多元供水格局
5.拓展綠色生態空間
6.系統治理污水垃圾
7.發展綠色低碳能源
8.標準建設重點區域基礎設施
9.提升智慧化精細化水準
10.共築安全可靠城市
亮點
京城重現“水穿街巷”歷史風貌
將恢復玉河南段、前門月亮灣地區護城河等歷史河湖景觀
市發改委昨天公佈的《規劃》中,首次提到“水穿街巷”一詞,這也成為未來五年北京加強河湖水系生態治理的形象化概括。《規劃》提出,未來五年,本市將加強河湖水系生態治理,重點推進玉河南段、前門月亮灣地區護城河等歷史河湖景觀恢復,重現“水穿街巷”歷史風貌。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目前玉河南段歷史河湖景觀恢復工程已基本完工。同時,全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提高到85%,滿足市民就近享受園林綠化生態服務需求。
玉河南段河道景觀恢復工程基本完工
據東城區風貌辦有關負責人向北京青年報記者介紹,玉河水道位於什剎海地區,明代之前,玉河曾是漕運進京的通道,至今已有700餘年歷史。但是,自1918年開始至1956年,玉河逐漸斷水被改為暗渠,最終填埋。2009年5月,玉河歷史文化保護工程正式開工。目前玉河南段河道的景觀恢復工程已基本完工,河兩岸已經基本修葺一新,河道中已經蓄水,裏面還栽種了大片的荷葉、蓮花、蘆葦等水生植物,兩岸的綠地以及垂柳、碧桃等也已經栽種完畢。河道兩岸的房屋也進行了重建和粉飾,主要以灰、白、古銅色為主基調,以北京傳統建築特色的四合院為主,將提供琴棋書畫的文化活動場所,從而恢復城市機理和結構。
除了玉河南段以外,“十三五”期間,前門月亮灣地區護城河的歷史河湖景觀也將恢復。
“十里藕花香不斷,晚風吹過步糧橋”。詩句中描寫的玉河美景將不再是歷史。玉河水道將穿城而過,從什剎海一直貫穿到菖蒲河公園。
全市首條楔形綠地計劃後年建成
根據《規劃》,本市將加寬加厚綠化帶,打通楔形綠地生態連通功能,從而完善綠色生態格局。市發改委昨天還公佈了中心城楔形綠地規劃示意圖。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疏解非首都功能騰退建綠、拆違建綠、代徵綠地回收建綠,加寬加厚、改造提高河道和道路兩側綠化帶等多種方式,未來五年,本市將加大“九大楔形綠地”的建設力度。2018年,本市將建成首條楔形綠地,為城區“送風”,這片綠地由海澱區最大棚戶區改造項目“拆違還綠”而來。
海澱區京昌路楔形綠地棚戶區改造項目位於海澱區東升鎮塔院村雙泉堡地區,這裡曾是群租聚集地,涉及總人口近10萬人,而常住本地戶口人數僅有2056人。目前,棚戶區改造的拆遷騰退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拆遷完成後,該項目將建設106公頃的京昌路楔形綠地。據了解,作為北京市規劃的楔形綠地之一,京昌路楔形綠地全長約6.5公里,將在2018年建成,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和景觀功能。
據了解,京昌路楔形綠地建成後,會成為北京市首條建成的楔形綠地,能打通城區北部的一個風口,為北京“送風”,對吹散霧霾有所作用。
“森林城市”未來最大的增長點在城區
《規劃》提出,全力構建林水相依的綠色生態體系,建設森林城市。全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將提高到85%,滿足市民就近享受園林綠化生態服務需求。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昨天表示,今後五年,“十三五”時期,全市計劃新增城市綠地2300公頃,新增造林60萬畝,使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4%,比“十二五”末增加2.4%。屆時,全市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將大幅上升17.8%,實現全市85%的市民出門500米就能見到公園綠地。
實際上,郊區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森林城市”未來最大的增長點在城區。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城區將通過多種渠道實現多元增綠。比如,結合小微綠地建設,解決綠地覆蓋盲區,充分利用城市拆遷騰退地和邊角地、廢棄地、閒置地開展小微綠地建設,到2020年完成200公頃。此外,舊城區結合片區整體改造、開發佈局綠地,或結合文物古跡週邊環境保護增加公園綠地。而新建居住區的綠地率要達到30%。
文/本報記者 王斌
釋疑
城市供水安全系數值為何定在1.3?
水資源自然稟賦不足、嚴重短缺一直是北京需長期面對的市情水情。而市發改委昨日發佈的《規劃》中提出,“十三五”期間中心城供水安全系數將超過1.3。這意味著本市供水已經擺脫緊平衡狀態,趨同於發達國家水準。
《規劃》指出,將加快建設石景山、亦莊、溫泉、長辛店等水廠,沿五環路水源環線和輸水支線優化水廠佈局,中心城供水安全系數超過1.3。為何設定這一數值?市水務局負責人昨天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供水安全系數是指城市供水能力與日最高需水量的比值。在南水進京以前,夏季最高日供水量在逼近供水能力極限,城市的供水安全系數僅為1,而這意味著所有水廠設備基本都處於全負荷運轉狀態,每到供水高峰時,壓力很大,供水是捉襟見肘。而南水進京之後,供水的安全系數也提高到1.2。而中心城供水安全系數超過1.3,這意味著北京的供水安全已經在向發達國家1.3至1.4的水準靠近。“這既可以保障未來兩年預計正常增加的需求用量,更有應對突發情況緊急的需求用量,換句話説,我們的供水安全有保障了。”相關負責人表示。
研究推動海水淡化入京進展如何?
為了構建多元化供水格局,多渠道保障水資源供給,《規劃》中指出要研究推動海水淡化入京。實際上,早在幾年前,本市就在進行海水淡化利用的科學論證階段。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海水在歷經截留污物、脫鹽、礦化等處置最後變成可直飲的飲用水。而北控水務集團早在幾年前就在曹妃甸著手海水淡化的前期準備工作。
北控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海水淡化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就緒,海水淡化的技術也已經完全成熟,正在等待北京市政府的決策,一旦確定海水淡化水如何使用、使用區域等,工程在兩年內就可完成。預期是一期項目每天將制水100萬噸,輸水管道自曹妃甸至北京共270公里。而淡化後的海水直接進入北京的水廠,預計成本為每噸8元。
20%城市海綿體如何建成?
《規劃》指出,將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按照“先入滲、後滯蓄、再排放”原則,綜合採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緩解雨洪內澇壓力,促進水資源迴圈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70%降雨就地消納面積達到20%。
據了解,目前北京僅僅10%左右的城市建成區可以達到上述目標。
北京市水科學技術研究院副總工張書函表示,建設“海綿城市”很大一部分內容是要做好雨水的控制利用,像綠地,作為“海綿城市”就不能光用來看景,功能也要提升。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功能提升具體包括種植耐淹植物、中間設有低窪的水塘;不能在人行道透水磚下鋪就水泥砂漿,一般大雨級別的40毫米的降水可不産生地表徑流才算達標;隔離帶應一改以往高於道路的做法,下沉于道路平面,並設備截口,使雨水可以流進隔離帶,甚至加裝凈化設施;對於新建機動車道,可適當推行透水瀝青路面,而建設成本只會稍稍提高。
京冀南水北調配套怎麼推進?
據了解,自2014年12月底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進京以來,北京累計收水超過16億立方米,每年可為首都調水10億-12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本市用水緊張的局面,但每人平均水資源量仍只有150立方米,首都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扭轉。怎樣對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成為“十三五”期間要多動的“腦筋”。
據市南水北調辦公室介紹,為推動京津冀三地水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京冀兩地已就建設一條從河北廊涿幹渠到本市南幹渠的輸水管線(即“大興支線工程”)達成一致意見,實現兩省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的互聯互通。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新建長46公里(其中北京段長約34公里)的輸水管線,14公里的新機場水廠連接管線,容積50萬立方米的調節池及一座加壓泵站。
工程建成後,將在南水北調中線北京段工程設計輸水能力的基礎上,開闢一條新的調水通道,實現南水進京雙通道,每年為北京增加1億-1.5億立方米的外調水,實現區域水資源聯合調度和相互調劑。
本組文/本報記者 解麗
[責任編輯:黃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