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網路媒體走轉改】水果産業已成為鳳凰縣菖蒲塘村村民的“搖錢樹”

2016年08月31日 17:33:27  來源:人民論壇網
字號:    

   8月31日,由中央網信辦主辦,湖南省網信辦、省委黨史研究室、省扶貧辦聯合承辦的“長征路上奔小康”網路媒體(湖南站)“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的第二站,來到了鳳凰縣菖蒲塘村。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菖蒲塘村視察時,稱讚村裏的水果“口感好,味道不錯”,並勉勵大家“好好幹,有奔頭!”

  如今,正值紅心獼猴桃、蜜桔的上市季節,漫山遍野的柚子、獼猴桃、椪柑,果實挂滿枝頭;一棟棟漂亮的小洋樓,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  

3

  圖為記者們在拍攝剛剛採摘的紅心獼猴桃。 記者 姜志雄 攝

  找出路,家家戶戶種水果

  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菖蒲塘村田少、水缺、路爛,是個窮村!村是一個以土家族為主的小山村,全村906人,每人平均只有半畝水田、一畝多旱土。以前,村民主要靠稻子、玉米維持生計,年每人平均純收入才600元,日子過得緊巴巴。當地有句俗話,“有女莫嫁菖蒲塘,塘上只長菖蒲草”的民謠就是這麼傳出來的。

1

  圖為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村民周祖輝在向記者們推介、宣傳他們周生堂科技有限公司生産的蜂蜜柚子茶。 記者 姜志雄 攝

  第一次調整産業 西瓜、掃把草、葫蘆一時成為村民的“搖錢樹”!

  為擺脫貧困,菖蒲塘村于1982年開始試種西瓜、掃把草、葫蘆等見效快的短期作物。“之所以選擇這些短期作物,是因為心裏沒有底氣,萬一效益不好的話,來年還可以改回種田。”談起第一次産業調整,村支書王安全對當年的情景仍歷歷在目。為了發揮黨員示範作用,當年他把自己的稻田搞成試種場和母本園。沒想到這次大膽的嘗試竟然成功了,西瓜、掃把草、葫蘆一時成為村民的“搖錢樹”!

2

  圖為記者們在拍攝即將上市的高山刺葡萄水果。 記者 姜志雄 攝

  第二次産業調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7000元

  1985年,嘗到甜頭的菖蒲塘村啟動第二次産業調整,大面積種植從浙江寧海引進的宮川蜜橘。蜜橘挂果後,一畝地可賺2000多元,而當時一畝水稻的毛收入才500多元錢。為防止單一品種帶來市場風險,菖蒲塘村在州、縣農業部門和扶貧辦的支援下,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改”的原則不斷調整水果品種。  

  1988年,就在人們讚嘆菖蒲塘村蜜橘引種成功的時候,村支兩委卻帶領村民們把蜜橘砍掉種上了口感更好、市場更俏的湘西椪柑;1995年,湘西椪柑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他們從吉首大學引進了“米良1號”獼猴桃,每公斤價格高達9到10元,村民挑一擔獼猴桃就等於挑著四五百元錢,心裏美滋滋的;2002年,他們引進的福建平和琯溪蜜柚試種成功,迅速打開市場;2007年,又引進高品質的四川廣元蒼溪紅心獼猴桃,每公斤批發價就達到20元以上。  

  2016年以來,全村水果種植面積達3745畝,年産水果1300萬斤;農業生産總值3500萬元,農民純收入7000元。 90%的果農收入達3萬元以上,90%的農戶建起了小洋樓,98%的農戶實現了電氣化,自來水和水泥路入戶率達100%。 先後被評為湖南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湖南省美麗鄉村示範村。(特派記者 姜志雄)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