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一些政府部門懶政 浪費財政資金把分內工作“外包”

2016年08月28日 09:02:32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今年6月,北京市民政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全市1萬名有需求的老年人免費配備防走失手環,提供實時定位、緊急呼叫、運動軌跡、離開安全區域提醒等功能,保障老人出行安全。凡60周歲及以上,患有記憶障礙、認知障礙或阿爾茨海默症的北京本地戶籍或常住外埠老年人,都可以通過官網、社區、指定機構等申請。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對於提升資金使用效率、滿足多元化需求、提高服務品質等,無疑是一種創新之舉。遺憾的是,有些地方把這事理解偏了,認為事情一“脫”手也就沒責任,甚至抱著服務“外包”就萬事大吉的心態,既不監督委託單位,也不重視群眾反饋。

  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區殘聯對殘疾兒童康復訓練、殘疾人白內障康復等4種項目購買服務,然而一些殘疾兒童家長卻對此頗有微詞:“孩子進行自閉症康復訓練,但是教室墻面卻沒有進行‘軟包’處理,萬一孩子往墻上碰怎麼辦?”“大課之外,對孩子個別訓練的時間常常縮水,不能保證”“專業力量等門面看著還行,但多長時間過去了,實際的康復效果並不明顯”……

  “反正有專業機構在做,管理上就能稍喘口氣;有的購買服務項目是市裏統一要求的,監管自然有‘大個兒’頂著。”蜀山區殘聯理事長董少華介紹,政府購買服務,以前意識不到位,管理比較鬆散,也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管機制。

  面對群眾的投訴,市殘聯組成專家組,並聘請專業社會組織,每年對殘疾兒童康復等項目進行測評打分。合肥市殘聯康復處處長李鳴介紹:“測評不單是監督專業機構的服務效果,對於政府有沒有履職盡責、資金監管使用是否嚴格,都能起到督促作用。”

  “一方面日常監管常態化,一方面區殘聯也會根據測評結果對專業機構考核,達不到服務要求的,責令整改。”董少華認為,明確責任,更得監管發力,才能讓購買服務更有效,機構服務更專業。

  在政府購買服務的過程中,難的是弄清楚自己該“放”什麼、該“管”什麼。一些部門把分內工作借購買公共服務之便“外包”出去,從本質上看是“懶政”思想在作怪,既浪費了財政資金,也為不正之風提供了溫床。

  在西南某市,公廁大多是通過委託給環衛公司等主體運營、政府補助、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使用的方式運作。由於剛剛轉為免費開放,環衛公司、城管部門、環衛局等部門都會時不時現場檢查,除了檢查衛生是否乾淨、有沒有小廣告,更檢查公廁是否偷偷收費。“有次地上有個煙頭沒來得及打掃,恰好被檢查人員發現,挨了頓批評。”負責打掃的環衛工人李大姐告訴記者。

  相對於對衛生的嚴格監管,公廁設施的維護卻成了短板。記者調查發現,該市公廁門把手損壞、沖水閥使用不正常等情況均比較普遍。個別公廁甚至不得已準備了水缸,既用於拖地用水,也作為沖水閥損壞後的補充用水。

  據了解,目前公廁值班人員並不負責維修,而是將損壞情況上報後等待維修公司或政府部門修理,因此修理難保及時。“平時來檢查衛生的人倒不少,但一説要維修卻怎麼也找不到人了。”

  “越著急,越找不到廁所。”市民趙玉抱怨,有時候想上個廁所真是有點難,“好不容易找到個公廁,卻發現裏頭的設備壞了一大半,實在太糟心。”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