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6月30日電 (記者李金磊)8.7億元扶貧資金閒置或損失浪費、10家央企中發現47起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線索、有的部門和所屬單位利用部門權力或影響力取得收入、實體經濟融資“難、貴、慢”問題仍未有效解決……審計署29日公佈了針對中央部門、央企、金融機構以及多個專項資金的審計報告。“體檢結果”究竟如何,哪些問題比較突出,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為您一一梳理。
6月29日,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國務院關於2015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 中新社記者 杜洋攝
中央部門
——20家所屬單位公車運作費超預算、購置超標準
6月29日,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受國務院委託,向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作了《關於2015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同時,審計署發佈了43個中央部門(含審計署)、10戶中央企業、5家金融機構、6個重點專項的審計結果。
在中央部門方面,審計工作報告指出,有的部門和單位執行“三公”經費和會議費等管理制度未完全到位。在公車方面,20家所屬單位存在公務用車運作費超預算、超標準購置公務用車等問題,涉及金額623.27萬元。
報告還提到,有的部門和所屬單位利用部門權力或影響力取得收入。如,民政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老年人才資訊中心違規開展評比達標或資格考試等活動,從中收費1351.48萬元。
“違規套取和使用資金問題還時有發生。”報告指出,教育部等7個部門和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等37家所屬單位有9.24億元未納入部門預算管理,如昆明海關將走私物品處置收入1197.95萬元存放賬外,用於業務經費、發放福利等。
資料圖。
10家央企
——發現47起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線索
此次還審計了南航集團、中鋁公司等10戶中央企業的2014年度財務收支情況,涉及石油化工、航空、軍工、冶金等領域。結果顯示,此次審計發現47起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線索涉及295.02億元,其中16起涉及金額均超過億元,94名責任人員中有26名為企業負責人。
審計署企業審計司主要負責人表示,這些問題線索多發生在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資産聚集的關鍵部門和崗位,主要包括涉嫌濫用職權造成重大國有資産損失、利用職權輸送利益、貪污受賄、挪用公款、違規投資入股等。對查出的這些問題線索,審計署已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移送紀檢、監察或司法機關等查處。
審計結果還顯示,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後,中國電子、中國海油、港中旅集團等7戶企業所屬的8家單位違規發放津補貼等591.23萬元,涉及64名單位領導班子成員;10戶企業所屬的70家單位存在違規購建樓堂館所、超標準辦會購車、公款旅遊、打高爾夫球等問題涉及11.16億元。
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洪少葵 攝
5家金融機構
——實體經濟融資“難、貴、慢”問題未有效解決
中新網記者注意到,2015年審計了農業銀行等5家金融機構,戶數較2014年增加,涉及範圍更廣。審計結果顯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和融資慢的問題仍未有效解決。
據調查,小微企業為獲得信貸支援,不僅需要在利息之外承擔其他費用,而且往往需增加擔保和評估環節,延長了審核時間,不利於保證生産經營的資金需求。
“商業銀行資産品質下降。”審計署金融審計司主要負責人指出, 8家重點銀行2015年依然出現不良餘額、不良率雙升的趨勢,不良率分別較年初增加0.11至0.88個百分點,資産品質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此次審計還發現,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後,光大集團、農業銀行、人保集團、國壽集團、太平保險5家金融機構存在超標準購車、在風景名勝區開會等問題7262.3萬元。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6個重點專項
——8.7億元扶貧資金閒置或損失浪費
此次還對地方政府債務、扶貧資金、保障性安居工程、工傷保險基金、水污染防治及相關資金、礦産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及相關資金等6個重點專項進行了審計。
在社會較為關注的扶貧資金方面,此次審計重點抽查了17個省的40個縣。這40個縣2013年至2015年收到財政扶貧資金109.98億元,審計了50.13億元(佔45%)。結果顯示,有1.51億元扶貧資金被虛報冒領或違規使用,其中,17個縣的25個單位將2194.78萬元用於彌補業務經費和發放福利等。
結果還顯示,有8.7億元扶貧資金閒置或損失浪費。抽查的50.13億元扶貧資金中,至2016年3月底有8.43億元(佔17%)閒置超過1年,其中2.6億元閒置超過2年,最長逾15年;17個縣的29個扶貧項目建成後廢棄、閒置或未達預期效果,形成損失浪費2706.11萬元。
審計署農業審計司負責人透露,據初步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各地採取追繳資金、統籌整合、加快資金下撥等方式,已追回或盤活扶貧資金2.02億元。已有22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處理。審計署將繼續跟蹤後續整改情況,進一步督促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到位。(完)
[責任編輯:李學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