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新華網評:一堂穿越時空的特殊“黨課”

2016年06月27日 10:26:2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安傳香

  “那個時候很小,他犧牲的時候我哭出病來了,我始終不明白,儒雅的書生和壯烈的革命者,哪一個是我的父親。”95歲的瞿獨伊,瞿秋白唯一的女兒,以這句帶著歷史溫度的追問,打開了微電影《紅色氣質》的大幕,打開了我們淚水的堤口。

  而這僅僅是開始。隨著中國照片檔案館大門開啟,一張張照片在我們眼前劃過,又遠離;一段段歷史在我們面前展現,又隱去;一個個曾經鮮活的面容,帶著歷史深處的記憶,來了,又走……時空變幻中,以往那些扁平的畫面,都被賦予了生命力,直達我們內心深處。淚眼之中,靜穆之中,伴著激昂的《國際歌》,共産黨人用近一個世紀的信仰與追求、責任與擔當、氣質與情懷,給我們上了一堂特殊的“黨課”。

  “烈士們大義凜然、從容自若、笑對死亡,這就是共産黨人的特殊氣質。”

  誰不知家的溫暖?誰沒有父母親人?誰忍心拋下年幼的孩子?

  李大釗犧牲時38歲,瞿秋白犧牲時36歲,左權犧牲時37歲,彭雪楓犧牲時37歲……他們上有高堂,下有兒郎。

  誰不知生命可貴?誰不是血肉之軀?誰能置親人安危于不顧?

  趙一曼生前受盡敵人的嚴刑拷打,楊靖宇犧牲時胃腸裏沒有一粒糧食,方志敏在監牢內嚴詞回絕了以妻兒為餌的誘降……他們意志剛強,不怕犧牲。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籤是竹做的,但共産黨員的意志是鋼鐵!”江竹筠在獄中書信上所言,正是共産黨人大無畏精神的寫照。

  自1921年至1949年,在28年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在中國苦難而輝煌的歷史進程中,在那些血與火交織的日日夜夜裏,涌現出了許許多多這樣優秀的共産黨人。他們承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折磨,錘鍊著常人難以企及的品格,他們讓敵人畏懼,讓對手折服,他們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民族脊梁。

  是的,特殊材料。不是鐵,不是鋼,卻比鐵硬,比鋼強。那是他們堅守一生的理想信念,是他們願意為之付出生命的信仰。這理念與信仰,成為他們的精神之“鈣”,成為他們追求真理、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強大支柱與動力,寧折不彎。

  “他信仰,信仰這個美好的共産主義社會,為這個美好的社會奮鬥 。”多年以後,瞿獨伊終於讀懂了父輩的堅守。

  但還有許多人沒有懂。他們把英雄束之高閣,當作戰爭年代的標本;他們躺在和平的溫床上,患上了精神“軟骨病”。有的動搖信仰、淡漠信念;有的追求個人利益,信奉享樂至上;有的在政治風浪考驗面前迷失方向;有的在金錢面前挺不起胸膛……他們沾染了現實生活中五光十色的雜質,唯獨丟失了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凝聚的那一抹最鮮亮的紅色氣質。

  我們緬懷先烈,不單單是為了紀念,更要發掘他們的獨特氣質,滋養今人的精神世界;要把他們的精神品質,代代相傳。

  “每到歷史轉折的重大關頭,總是他們,擔當著國家與民族的使命。”

  打破舊制度,難;建立新世界,難上難。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使億萬中國人民成了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也成為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開路人。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新中國,面對各種封鎖打壓、舉步維艱的新中國,如何屹立於世界東方?

  焦裕祿説:“拼上老命大幹一場,決心改變蘭考面貌,不達目的,死不瞑目!” 這個會拉二胡、演過歌劇、對家人充滿柔情的年輕人,這個懂浪漫、會生活、曾是籃球場上的“靈魂”的年輕人,從此只為蘭考人民吃飽飯操勞,只與蘭考的內澇、風沙、鹽鹼鬥爭。他心裏沒有了自己,也沒有家人,至死都沒有抽出時間與家人拍一張闔影。

  王進喜説:“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沒有公路、吊車,他帶領30多人“人拉肩扛”將60多噸重的鑽機一寸一寸地運到井場;沒有水管線、水罐車,他帶領全隊用臉盆端來了幾十噸水開了鑽;井噴危急關頭,他不顧腿傷,帶頭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鐵人精神”影響至今。

  吳吉昌説:“棉花就是俺的命,啥也別想擋住俺!”為了周總理的囑託,他從“棉花迷”變成“棉花瘋”;為了完成黨交給他的莊嚴使命,他在迫害面前不屈服,在挫折面前不灰心。一次又一次被打倒,又一次又一次爬起來,以驚人的毅力和頑強的精神,走出了一條光榮又佈滿荊棘的正義之路,譜寫了一曲悲壯的正氣之歌!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為祖國的和平安寧、繁榮富強而奮鬥、奉獻、犧牲,成為那個時代英雄們共同的生命追求與精神氣質。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鐵人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太精神……這些用青春和汗水鑄就的時代精神,將永存史冊,成為共和國的精神基石,成為激勵我們勇往直前的偉大力量。

  現在,我們又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著新的“成長的煩惱”,各方面風險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如何認識新的發展階段基本特徵,緊抓新形勢下的新機遇,科學謀劃應對新挑戰,考驗著共産黨人的智慧與膽識。如果不能“圖之於未萌,慮之於未有”,就有可能發生重大風險而扛不住,國家安全就可能面臨重大威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就可能被迫中斷。

  我們追憶英雄,不單單是為了致敬,更要發揚他們不畏艱難、無私奉獻、勇於犧牲的精神,並轉化為今天攻堅克難的現實力量。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永遠是共産黨人的力量源泉。”

  無論怎樣艱難挫折,共産黨人始終不忘初心。走過彎路,也能回歸正途,于千回百轉、千難萬險中開闢新路,高歌猛進。

  因為從成立那一刻起,為人民求解放、謀幸福就是中國共産黨不懈的追求;從第一個黨綱,到最新的黨章,群眾路線、群眾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核心思想從未有變。

  毛澤東説:“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鄧小平説:“脫離了群眾,任何英雄也辦不成事情。共産黨員要與群眾同甘共苦,這是我們的老章程。”

  江澤民説:“黨的領導、黨的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汲取人民的智慧,尊重人民的創造,接受人民的監督。”

  胡錦濤説:“群眾在我們心裏的分量有多重,我們在群眾心裏的分量就有多重。”

  習近平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産黨;黨把人民寫在自己的旗幟上。

  從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從“老虎蒼蠅”一起打,到派駐巡視全覆蓋,……十八大以來一系列管黨治黨的重要舉措,是為了保證共産黨人的肌體健康、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也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

  歷史,往往需要經過歲月的風雨才能看得更清楚。回首往事,我們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始終和人民在一起,是最樸素的真理,是最有價值的堅持。

  《紅色氣質》是一份獻禮,以9分5秒的時長高度濃縮了中國共産黨95年的光輝歷程;是一個縮影,讓我們透過有限的人,有形的人,看到了無限的精神;是一記警鐘,提醒我們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

  是的,夢想。中華民族魂牽夢縈的夢想,父輩們延宕至今的夢想,每個中國人的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從未離這個夢想如此之近,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夢想。

  因為,我們有一個正值青春年華,走在時代前列的堅強領導核心——中國共産黨。

[責任編輯:李學磊]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