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貝爾格萊德同塞爾維亞總統尼科利奇舉行會談。會談後,尼科利奇向習近平授予塞爾維亞最高級別勳章“共和國一級榮譽勳章”,感謝習近平為中塞關係發展作出的傑出貢獻。新華社記者李濤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21日電(記者 李拓)應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尼科利奇、波蘭共和國總統杜達邀請,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兩國進行了國事訪問。這也是兩國領導人自去年11月26日,來華出席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後,再次與習近平會面。
短短半年時間,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之間的關係、合作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此次訪問,塞、波兩國國內也對習近平到訪表現出了十足的誠意和熱情。位於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的中國文化中心外的道路,剛剛被命名為“孔子大街”,廣場則被命名為“中塞友誼廣場”。
中國為何在中東歐國家間如此受歡迎?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東歐研究中心教師彭裕超認為,目前在塞爾維亞、波蘭等中東歐國家,正掀起一股中國熱。無論是政府和民間,都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戰略、發展道路和成功經驗懷有濃厚的興趣。
他説,波蘭和塞爾維亞兩國非常重視發展對華關係。不久前,波蘭外長在訪華並談到發展對華關係的重要性時就曾説:“為什麼要發展對華關係?只要透過飯店的窗戶,看看上海美麗的夜景,每個人就會有明確的答案……每個歐洲國家都應大力發展對華關係。”
民心相通以致深入交往
習近平在到訪塞、波前夕,分別在兩國媒體發表了署名文章。《永遠的朋友 真誠的夥伴》《推動中波友誼航船全速前進》,習近平以國家間的友誼為題,展現了中國面向中東歐有關國家、及在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態度和決心。
“友也者,友其德也”“患難見真情”,習近平在文章中用最直白的語言,概述了中國與塞、波兩國的關係。
彭裕超表示,深厚的傳統友誼、堅實的民意基礎、高度的政治互信、務實的經濟合作是塞、波兩國與中國交往的最大特點。
在近代歷史上,中國和塞爾維亞、波蘭等國有著相似的經歷和命運,都曾為抵抗外族侵略,爭取民族解放而浴血奮戰。中東歐國家也是最早承認新中國,並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中國和中東歐國家人民相互支援,彼此尊重,留下了很多友好交往的佳話。
因此彭裕超認為,這些歷史奠定了雙方合作的民意基礎,“可以説,民心相通是中國同塞、波等國深入交往的重要基礎”。
彭裕超特別提到,塞爾維亞、波蘭兩國和中國在政治有著高度互信,兩國分別是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的第一個和第二個戰略夥伴關係國家。近年來,雙方高層往來不斷,相互理解不斷深化。良好的政治關係,有助於中國與上述國家的全方位合作。
此外,彭裕超還表示,習近平此訪將推動中塞、中波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推動雙方的人文教育交流與合作,“中塞、中波雙方在科技、教育、藝術、創新文化産業、人文交流領域的合作,必將得到全面的加強”。
當地時間6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華沙,開始對波蘭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走下飛機。新華社記者饒愛民 攝
“一帶一路”引領“16+1”
6月18日,中、塞雙方決定在2009年兩國宣佈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基礎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塞爾維亞共和國雙邊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同時發佈《聯合聲明》,包括“願以兩國政府簽署的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為基礎,充分把握‘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重要機遇,推動雙方各自發展戰略對接,深化務實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和繁榮”。
而習近平在19日會晤波蘭總統杜達時,對方表示,波蘭作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創始成員國,願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化波中在基礎設施建設、鐵路、物流運輸等領域合作。
對此彭裕超認為,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近年來不斷推進的中國—中東歐“16+1”合作,將給塞、波等中東歐國家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給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例如,目前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在中東歐國家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對改善該地區鐵路、公路設施落後的狀況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給當地帶來就業機會,加速有關國家經濟發展。”
他表示,習主席對塞爾維亞、波蘭的國事訪問,將有效提升與兩國關係的戰略性和全面性,極大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在當地民眾和社會各界的認知程度,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逐步落實。
2015年9月,塞爾維亞總統尼科利奇赴北京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發出了中塞兩國攜手維護戰後國際秩序、捍衛世界和平、共建人類美好未來的最強音。
同年,中波雙邊貿易額達到170.9億美元,雙向投資穩步增長,雙方採礦、基礎設施建設、交通物流、金融、航太、科技、農業等領域合作規模不斷擴大、水準不斷提高。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彭裕超説:“習近平主席此次訪問,將為中塞、中波的經濟合作創造良好的政治氛圍,為雙方的企業創造重要的合作機遇,為當地的經濟和出口帶來活力,從而揭開中塞、中波合作發展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