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義烏市近日向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13名博士、碩士研究生發出了選聘挂職工作的函件。根據相關到崗方案,選調工作滿3年後考核優秀的,可擔任義烏市屬國有企業副總或鎮街、機關部門副科級職務等。
義烏市用“官帽子”引進北大、清華人才的消息被披露後,引發社會各界關注。
是否突破了公務員“凡進必考”的政策規定
今年3月18日,義烏市委組織部發佈了一則定向選調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優秀畢業生的公告,計劃選調10名左右2016年應屆全日制碩士、博士研究生。要求是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或現(曾)任院係以上學生幹部,以及公共管理、人文社科、城鄉規劃、金融、法學等專業領域應屆畢業生,身體健康,符合國家招考公務員體檢標準。
據介紹,北京這兩所高校先後有147名應屆畢業生報名。義烏市領導多次帶領考官團赴北京對應聘對象進行面試(含初試與復試),完成體檢、考察工作後,確定了13名選聘人員。其中,清華大學7人、北京大學6人,男女比例6:7;博士1人,碩士12人,都有學生幹部、社團工作經歷。
4月23日至24日,這批擬選聘的應屆畢業生應邀到義烏市實地考察了城市建設、工業發展等情況。義烏市委組織部在一個月之內向相關人員寄送了正式的選聘函件。
義烏市有關人士介紹,面向北京兩所高校應屆畢業生選調副科級幹部,是該市黨政人才招選機制中的一次突破。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義烏市作為浙江經濟發達的縣級市,全市4977名公務員(含參公人員)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幹部或公務員只佔5.2%,幹部隊伍的學歷層次、知識結構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
然而,對於義烏市此次用“官帽子”引進人才的做法,也有人提出疑問,這是否突破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凡進必考”的規定。國家公務員招錄不是要通過統一考試、面試,國有企業高管不是要公開競聘嗎?
非名校畢業生不聘是否學歷歧視
據了解,義烏市委市政府從2014年開始就實施“義烏英才”計劃,面向全球引進並支援一批海內外科技領軍人才領銜的,有望突破核心技術、提升産業水準、引領産業發展的創業創新人才及其項目。
這次面向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選聘博士、碩士研究生也是義烏引進高端管理人才工作的一部分。不過,在選聘工作中,有一些涉嫌學歷、身份的歧視舉措。比如,義烏市在公告中規定,本次選調挂職工作的對象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2016年應屆全日制碩士、博士研究生(不含在職、定向和委培),其大學本科必須為211、985高校畢業。
一位在當地單位擔任領導職務的人士表示,義烏對人才的尊重,不需要炒作。雖然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畢業生的素質與能力很不錯,但他們也不是萬能的,需要一個成長的過程。
義烏市非985、211高校畢業生不選聘的規定,在網路互動空間上引發熱議。網友“wyw1018”認為,規定參加選聘人員的大學本科為985、211高校,是選人才還是選學校?有關部門説要清除社會上的就業歧視,不知道義烏市的做法算不算“學歷歧視”。如果以“名校”畢業生為標準,是否選聘一批美國哈佛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等世界知名大學的畢業生,更能把當地經濟與國有企業發展好。
副科級“官帽子”吸引力到底有多大
大學應屆畢業生3年挂職期滿後就任副科級職務,在義烏當地是前所未有的。義烏市委組織部有關人士介紹,義烏市副科級崗位非常有限,這也是他們能夠拿出來自主選調的最高職務崗位。義烏市在行政區劃上是縣級市,浙江省政府下放了部分設區市的經濟發展管理許可權給該市。
當然,除承諾有“官帽子”外,還有較高的福利待遇。比如,挂職期工資薪酬比一般公務員高,有安家補貼、購房補助、政府津貼等。
杭州市從事人才引進工作的有關官員指出,公務員與高層次人才是“兩條線”。在引進國內外各類高層次人才時,政府很少會承諾給什麼具體的職務。比如,創新創業人才要麼自主辦企業,要麼進企業工作,政府只是在他們住房、子女上學、醫療保障等方面提供一些補貼或幫助。
義烏市委組織部有關人士在接受中國青年報 中青線上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市組織部門根據有關規定向北大、清華部分人才發出了選聘挂職的函件,但這些畢業生到義烏市的報到率有多高,目前不是很清楚。對於其他問題,他們暫不進行回應。
(李劍平)
[責任編輯: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