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必修課。要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國發展實踐,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説,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此後,他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要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是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內容。馬克思主義由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個部分組成。恩格斯認為,無産階級政黨的“全部理論來自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列寧也認為,“馬克思的理論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詳盡的證明和運用的是他的經濟學説”。我們要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必須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是當代中國共産黨人的歷史責任。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以來,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在實踐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取得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大理論成果,這其中就包括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30多年裏,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新的實踐結合起來,形成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許多重要理論成果,比如,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對外開放理論,關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論,等等。這些理論成果適應當代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不僅有力指導了我國經濟發展實踐,而且創造性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是指導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極其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面對紛繁多樣的經濟現象,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有利於我們掌握科學的經濟分析方法,認識經濟運動過程,把握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從理論體系、價值取向等角度看,西方經濟學主要是資本主義的經濟學,當然無法指導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具有長遠指導作用,但也不是簡單照搬就能解決當代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全部問題。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觀點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創新理論成果,至今仍然是管用的,但世界經濟特別是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許多複雜的新情況,迫切需要提出新對策、採取新舉措,這有賴於經濟學的理論創新。也就是説,應對極其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紛繁多樣的經濟現象,必須進一步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不僅提出了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的戰略任務,而且為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作出了重要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我國經濟發展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圍繞“什麼是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發展為了什麼”這三個政治經濟學的根本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涵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生産、分配、交換、消費等主要環節以及基本經濟制度、基本分配製度、經濟體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等主要方面,特別是提出了經濟發展新常態、新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重大戰略思想和理論命題,構成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內容,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論框架。習近平總書記對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作出的重要貢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堅持共用發展,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部署經濟工作、制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都要牢牢堅持這個根本立場。這就回答了“發展為了什麼”這一政治經濟學的根本問題,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
二、經濟發展新常態。習近平總書記從歷史長過程時間維度和當今全球發展空間維度,觀察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他科學概括了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點,並指出,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貫穿發展全局和全過程的大邏輯,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基本前提。我們既要有憂患意識,又要堅定信心,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更好發揮主觀能動性,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努力做好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這篇大文章。經濟發展新常態,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重要戰略機遇期一道,標識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坐標,發展了“經濟週期”理論,是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戰略和重大舉措的邏輯起點。
三、新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了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用發展的新發展理念,並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對新發展理念的時代背景、科學內涵、實踐要求等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刻闡述。五大發展理念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規律的新認識,不僅是解決中國經濟發展難題的鑰匙,而且具有普遍指導意義,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嶄新篇章。
四、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動各種所有制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分配製度,努力推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和具體政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不斷縮小收入差距,逐步實現共同富裕,讓人民群眾共用改革發展成果。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動生産關係同生産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相適應,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這些論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通過調整生産關係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的基本觀點。
五、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辯證法、兩點論,繼續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把兩方面優勢都發揮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近年來,經濟全球化的積極作用和負面影響、“新自由主義”的破産,都證明“兩隻手”同時發力才是推動經濟發展的科學機制。
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依賴於理論、制度、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創新,國際競爭新優勢也越來越體現在創新能力上。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緊緊圍繞經濟競爭力的核心關鍵、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國家安全的重大挑戰,強化事關發展全局的基礎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這些論述科學指明瞭當代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來源,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理論的重大貢獻。
七、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要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這是他關於協調發展的總要求。他指出,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的,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是下好全國發展一盤棋的制勝要訣。協調發展理論,與西方經濟學只注重激發各個經濟體發展活力、基本不研究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特別是區域協調發展的研究取向,是根本不同的。
八、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推進綠色發展,推動自然資本大量增值,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讓老百姓呼吸上新鮮空氣、喝上乾淨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這些論述深化了對人與自然的關係、保護環境極端重要性的認識,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於生産力理論的重大貢獻。
九、著力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著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同時,堅持獨立自主,堅決維護我國發展利益,積極防範各種風險,確保國家經濟安全。這些論述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關於經濟全球化的科學預見,又提出了新形勢下我國應對經濟全球化、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新戰略,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於建立開放型經濟理論的重大貢獻。
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分析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時提出了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給步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開出了標本兼治的對症藥方,是解決我國經濟運作中諸多問題的有效途徑。他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供給和需求兩側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促使供給與需求在更高水準上均衡,才能解決有效供給能力不足帶來的大量“需求外溢”,才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需求,並有效創造新的消費需求,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這些論述從經濟週期理論、供給與需求關係理論等方面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習近平總書記用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構建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框架,是當代中國共産黨對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貢獻,也是對人類的新貢獻。(作者:江金權 中央紀委駐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紀檢組組長)
[責任編輯: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