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用監管下沉遏制“基層”抗生素濫用
造成抗生素濫用的原因之一是,公眾可以很容易獲取抗生素藥物。不妨借鑒美國的做法,提高獲取抗生素藥物的“隱性成本”。
在我國,濫用抗生素已成了不容忽視的問題。2013年中國抗生素總使用量約為16.2萬噸,其中48%為人用抗生素,其餘為獸用抗生素。且每人平均使用量也“世界領先”,超出歐美國家5倍以上。在中國基層醫療機構,門診處方中抗生素使用率達52.9%,這其中有60.6%為濫用;住院病人的數據更驚人,77.5%使用抗生素,其中75.4%為濫用。
對醫療機構而言,動輒就進行靜脈輸液,為“以藥養醫”提供了市場;對患者而言,盲目的靜脈輸液也為抗生素濫用提供了市場,統計顯示,中國抗生素每人平均年銷售量達到了138克,是美國的10倍,由此引發了細菌耐藥性增強等一系列問題。上海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對江蘇、浙江、上海等地1000多名8至11歲在校兒童進行尿液檢驗,結果顯示:近六成兒童的尿液中含有抗生素;還發現,三種一般只限于畜禽使用的抗生素,在兒童體內也有檢出。抗生素污染情況之嚴重,由此可見一斑。
基於抗生素濫用之嚴重和危害,我想提出幾點建議:一是加強源頭監管。濫用抗生素最多的基層醫院,尤其是農村村裏和城鎮街頭小診所,濫用抗生素和輸液的場所,則更多是各種私營小診所。相比于公立醫院,這些診所的監管更加具有難度。監管部門不妨從生産源頭開始,設置一套抗生素流轉、使用跟蹤機制,及時了解抗生素的使用情況,對過多使用抗生素的醫療機構進行處罰。
二是加快抗菌藥物管理長效機制建設、加強醫院耐藥監測和精細化管理。我國從2011年開始在醫療機構中開展為期3年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行動,“運動式”整治之後,醫院門診及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比例都在下降,但某些指標已經到了“平臺期”,有的指標甚至有所回升。由此可見,長效機制很重要。常態化自覺管理需要賦予專業人員管理權,逐漸減少行政干預措施。儘管國內抗菌藥已有分級管理制度,不同級別的醫師擁有處方抗菌藥物的不同許可權,但實際上有必要進一步收縮醫師的許可權。“不能所有醫生都可以開抗生素”。
三是加大宣傳力度,響應國際“限抗”行動。一些國家已經積極在以公共宣傳推進抗生素的審慎使用。如最近,世衛組織官員曾在聯合國總部舉行記者會,宣佈發起一項名為“慎重對待抗生素”的全球運動,可國內目前還沒有行政部門或者公益組織全面參與到這項行動中來。
四是掐斷渠道,杜絕隨意獲取抗生素藥物的可能性。造成抗生素濫用的原因之一是,公眾可以很容易獲取抗生素藥物。不妨借鑒美國的做法,提高獲取抗生素藥物的“隱性成本”。據報道,在美國買抗生素藥須經過三道關,一是醫生關,抗生素是嚴格控制的處方藥,醫生亂開會受到處罰,嚴重者可能被吊銷行醫執照;二是藥店關,美國對抗生素的處方管理十分嚴格,抗生素是嚴格管制的處方藥,沒有醫生開具的抗生素處方及醫生簽字,美國任何藥店、醫院都不可能把抗生素賣給患者,否則將面臨嚴重的處罰;三是監管關,美國對抗生素管制很苛刻,定期考核醫師的抗生素知識,不及格者將被停止處方權。
五是監管下沉,對基層醫療機構抗生素濫用問題重視起來。國家衛計委近幾年在二、三級大型醫院中通過設置控制目標、組建專項工作組、執行監督等手段強化了抗生素管理,但針對基層醫療機構的管理措施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抗生素的濫用,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與以藥牟利的經濟因素、醫療專業人員水準低及缺乏監管有關。而要改善這些問題,則需要政策層面的支援,如加大對初級醫療機構的財政支援並做到醫藥分離;為基層醫療人員提供培訓交流的機會,增強專業水準;利用資訊化加強抗生素藥物的管理,保證數據透明、可查。(張曉慶 全國人大代表)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