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留守婦女生活狀況報告:與丈夫之間只剩生活

2016年03月08日 06:58:36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字號:    

  又到一年“38”節,在這個屬於婦女的節日裏,讓我們將目光聚焦在陜西的留守婦女身上。看看堅強的她們,如何獨自扛起家庭的重擔,如何化解生活的煩惱、如何忍受與丈夫的分離之苦……不管甜蜜溫馨,還是艱辛不易,都在留守的歲月裏流淌成一首只有她們獨自品味的歌。

  隨著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留守婦女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有剛結婚的小媳婦,也有在家照看孫子的中老年婦女,據了解,截至2014年,陜西省的農村留守婦女約121.4萬,其中14%的婦女留守時間在10年以上。在漫長而孤獨的留守歲月裏,她們可能遭遇經濟、身體、精神、情感等各個方面的問題。

  案例1 聚少離多 兩人之間只剩生活孩子是希望 能做的是從容面對每一天

  39歲的王朵記得,最近一次和丈夫在一起,還是2015年中秋節的前後幾天。今年春節前,丈夫説,想在陜北陪陪老人,可能趕不回來了。王朵一陣沉默,然後就挂斷了電話,“我已經習慣了,不習慣,又能怎樣?”

  王朵是藍田人,和丈夫結婚也有十幾年了,如今兒子也上了高中。兩人是丈夫來西安打工時,經人介紹認識的。因為王朵是家裏獨女,後來丈夫便入贅她家。婚後,丈夫繼續打零工,王朵在街道上開了個縫補的門面,一年後兒子出生,一家其樂融融。

  孩子5歲時,丈夫和老鄉一起到陜北一家油田打工。從那以後,王朵和很多同村人一樣,成了留守婦女。其中的艱辛,她也在一點點體會著。孩子、父母都得照顧,還要做生意,辛苦自不必説。最讓王朵受不了的,是鄰里的流言蜚語,“有人傳言,我丈夫跑了,不回來了!”説起這些時,王朵的神情有些黯淡,她給丈夫打電話,態度強硬地讓他回來。丈夫回來待了幾天又走了,他説自己回來是為了回擊一下那些流言。

  漸漸王朵也習慣了,兩人雖然聚少離多,但也經常打電話。最近幾年,兩人的電話也少了,“我分析是和年齡有關係,兩人不再有當初的激情了,有的只是生活。”

  但王朵的母親卻不停地在嘆息,“一個女的挑著家裏的大梁,能好到哪兒去!”

  “你覺得留守婦女的春天在哪?”面對這個問題,王朵很坦然地説:“我的春天已經過完了,現在可能到了生命的夏秋交界時節!孩子是我全部的希望,我現在所能做的,就是從容地度過每一天。”

  案例2 建“留守群”遇問題互相開導不頹廢 積極面對“被留守”

  從嚴格意義上講,葉子這個留守婦女有些“另類”。當初,她從甘肅山區嫁到西安城南一個城中村,收穫了很多同學們的羨慕的眼神。老公自家房蓋了7層高,二十多間全部都出租了出去,每月僅靠房租就衣食無憂。於是,她便從職場退出,成為了一名家庭婦女。

  結婚前幾年,丈夫很愛葉子,倆人幾乎每個季度都會外出旅遊。可幸福並未一直眷顧她,“或許是他覺得枯燥了,或許是他在外面有人了,反正突然就沒有共同語言了,3年前我們的關係開始變淡,距離都不敢有,一有就不斷地被一隻無形的手給拉大。”葉子説,即使孩子的誕生,也沒能改善。

  婚姻名存實亡,丈夫提出離婚,但被她拒絕了。“我衣食無憂,不想離婚。我承認自己很狹隘。”葉子有些悲憫地説。

  後來,她發現身邊和她一樣的“留守”婦女還有很多,有老公外遇跑了的、出國的、創業的……反正就是把女人們留了下來,“我們也不能頹廢,必須積極地面對。”2015年初,葉子建了個留守婦女的微信群,作為群主,她經常組織群友們進行戶外活動,“大家有個啥心理問題還能互相開導一下,儘量讓自己好起來嘛!”

  案例3 丈夫生意失敗去廣州打拼她等1年多踏上回鄉留守路

  5年前,曉雪跟著丈夫從商洛山區來到西安,丈夫貸款買了挖掘機,每天奔波于各個待拆或正在拆的建築工地上。因為孩子留在老家上學,由老人照看,曉雪就全心全意為丈夫做好後勤保障工作,給準備熱水洗腳啊,做好飯菜給送到工地上等等。來西安的那幾年,挖掘機還是很賺錢的,一個工地下來能賺一二十萬。覺得賺錢容易,丈夫就開始各種“消費”,不光去洗浴中心,甚至還包了一個KTV包間。

  這兩年,挖掘機生意逐漸冷淡,挖掘機一個月至少有20天閒著。丈夫的情緒也消沉了下來。“經常在外面喝酒,夜不歸宿。”2015年年初,丈夫將挖掘機賣了,和老鄉去了廣州,説是想合夥辦個物流什麼的。臨走時給曉雪説,讓她先住城中村裏,他在那邊安頓好了讓她再過去。這一等就是一年多,丈夫總是各種理由不讓她過去,她只好回了商洛。

  “丈夫把我帶進城,我覺得很幸福,但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3年後,我也踏上了留守的路。”儘管微笑著,但曉雪的臉色仍然流露出難以掩飾的尷尬。

  山區的土地大多退耕還林了,農活並不多。曉雪説,尷尬是來自心理和生理,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覺得孤獨。在性的問題上,她也覺得壓抑。

  >>關注關愛

  全省58%留守婦女所在村成立互助組 由體力合作向精神支撐轉變

  農村留守婦女是個亟待關注和關愛的群體,各地也紛紛出臺關愛政策。榆林市逐戶排查了解,建立留守婦女兒童情況臺賬和工作臺賬,列出重點幫扶對象。石泉縣制定出“留守婦女管護服務辦法”,有針對性地加強關愛管護工作,切實解決她們在生産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陜西省婦聯在全省開展了“婦女之家”示範點創建活動,各級婦聯組織以“婦女之家”為依託,為農村留守婦女提供法律宣傳、技能培訓、權益維護、文體活動、心理諮詢、情感關愛等服務。探索建立農村婦女互助小組,努力做到生産上相互幫助、生活上相互扶持、情感上相互依靠、安全上相互關照。

  目前,全省有58%的留守婦女所在村成立了留守婦女互助組,70%的留守婦女認為其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建立多重互助機制,使留守婦女由單純體力上的合作變成精神上的相互支撐,把“殘缺的小家”變成“和諧的大家”,使留守婦女由“看家婦”變成“當家人”。(為保護隱私,文中人物皆為化名) 華商報記者 卿榮波

  事實上,留守婦女並不是山區或農村才有,西安周邊也大量存在。西安市婦聯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西安市農村留守婦女共有40157人,城六區數量很少,大多數集中在藍田、臨潼、周至、閻良等區縣,最多的是藍田,達18000人,佔全市的44.8%,其次為臨潼,10870人,佔27%。此外,2012年西安全市農村留守婦女總人數23553人,兩年增1.7倍多。

  除部分因年齡大、身體不好喪失勞動能力外,72.6%的留守婦女並非主觀自願,主要是要在家照顧老人、孩子和種地,且21%的留守女性已留守10年以上。

  西安市婦聯權益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説,留守婦女的年齡結構偏向中老年化,文化程度低。農村留守婦女90%年齡在35歲以上,其中45歲以上的佔75%。85%以上的為初中及以下學歷,年齡與受教育程度呈反比。

  陜西省婦聯權益部調查也顯示,45%的留守婦女錶示生産技能欠缺,極需相關實用技術培訓。多數留守婦女空閒時間主要是看電視、打麻將打牌、與鄰居聊天。41%的留守婦女錶示缺乏家教知識,不懂如何教育子女,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主要表現在吃飯穿衣上。37%的婦女因忙於家務勞動、農業生産,沒有時間和精力教育孩子,無法實施有效教育與監管。

  由於留守婦女的形成原因與經濟密切相關,因此分佈也呈現與經濟水準對應的現象:城區周邊經濟發展較好的區縣相對少;距城區較遠、經濟發展較差的區縣,留守婦女數量相對較多。

  西安65%的留守婦女家有兩個及兩個以上小孩,91.3%的留守婦女還要贍養老人,家庭負擔重,93%的家庭主要經濟來源靠丈夫外出務工和自己在家務農收入。貧困者居多,52.1%家庭年收入在1萬元以下。

  精神壓力過大也是陜西省留守婦女存在的一個問題。西安市婦聯的調研數據顯示,74%的留守女性表示“基本能承受或完全可以承受”。但部分留守婦女在家中缺乏傾訴對象,總擔心家人身體健康、丈夫在外是否安全、是否有外遇、家庭經濟收入等,造成精神壓力大,缺乏安全感,91%表示“經常或偶爾感到孤獨無助”。

  此外,留守婦女遭受性騷擾和性侵犯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由於西安市各區縣距離市區比較近,加上受陜西人傳統觀念影響,出省打工的不多,留守婦女的丈夫90%是在本縣和市區打工,打工地點離家比較近,基本上可以一個月或半年,最長一年就能回家一次。

  由於留守婦女大多以中老年為主,夫妻生活進入穩定期,加上基本上一個月或半年,最長一年就能見面,94.6%的留守婦女錶示對夫妻關係滿意。因性導致的性壓抑、婚外情等問題沒有全國其他地區那麼突出,但相對2009年95%的滿意率來説,已經下降了0.4%,表明這種夫妻聚少離多的分居生活還是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婚姻穩定,這主要表現在少部分留守婦女的丈夫在外打工期間出現婚外戀。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