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小組按】
一週時間,讀懂三年。
這是一次,不虛此行的思想之旅。
讀懂這三年,需讀懂一黨;讀懂一黨,需讀懂一人;讀懂一人,需讀懂他的治國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新境界。
他就是習近平。
本週一到週五,學習小組(微信號:xuexixiaozu)嘗試和組員一起,讀懂習近平這三年,乃至中國的這三年。此前,從週一到週四,我們分別推送了周新民談“習近平治國理政秘笈”中的四大貢獻、四大支柱、四大特徵、四大核心能力。
今天,學習小組(微信號xuexixiaozu)集合而成全文版,含4部分:四大貢獻、四大支柱、四大特徵、四大核心能力。因單篇微信字數限定2萬字,本文有刪節。完整的內容,大家往前翻看。本次推薦,到此完成。祝大家週末愉快。
今天,習總主持政治局會議。會議強調,只有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們黨更加團結統一、堅強有力,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大家請留意4個意識。尤其要向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看齊。
【獨家】習近平治國理政秘笈(全文版)
(1)這三年,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四大貢獻
周新民
習近平總書記履新三年。這三年産生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僅功在當代,而且利在韆鞦。可以預見,這三年已經踐行、正在踐行的思想路線和政策方略,必將對未來中國産生持續而深遠的影響。
有理由相信,這三年不斷積累的寶貴經驗和昇華形成的思想成果、理論成果,必將為在全新起點上開創更高的治國理政境界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必將有力指導、引領和推動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不斷向縱深推進。
根據這三年治國理政呈現的特點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把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貢獻歸結為四個方面。就是:
(1)全面重塑了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良好形象;
(2)形成了“中國夢”引領下的治國理政思想體系;
(3)構建了執政黨治理、國家治理、全球治理“三合一”的治理格局;
(4)鞏固了符合中國政治體制特點的高效領導模式。
貢獻一:
全面重塑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良好形象
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是中國共産黨。歷史經驗表明,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越好,事業就越興旺,前景就越光明。但必須正視,脫離群眾的危險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尖銳地擺到了黨和國家的面前。事實上,一個時期以來,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較過去相比,不是變高了,而是變低了、變小了、變差了,主要是一些貪官污吏損害了黨的形象,敗壞了黨的名聲,傷害了人民群眾對黨的感情。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清醒的認知,看到了人民群眾對黨的向心力在變弱的殺傷力和危害性。在凝聚黨心的同時,邁開了凝聚民心的新步伐,以自信的態度、果敢的勇氣、堅定的意志、正義的情懷,堅定不移執行“八項規定”,反對“四風”,深層發力破除潛規則,重拳出擊打擊腐敗,積極構建清正廉明的政治生態,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重塑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取得了超出預期的成效,黨在短時間內重塑形象,贏取人民群眾的信任,為開創治國理政新局面夯實了堅實的人心根基。
1
政治局帶頭執行“八項規定”,讓人民群眾領略了黨的鮮明姿態。
重塑黨的形象,堅持從黨中央做起,響亮喊出了“向中央看齊”的口號。無論“八項規定”,還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黨中央高層以上率下反四風、轉作風、樹新風,讓人民群眾眼前為之一亮,心頭為之一熱,看到了黨中央與人民群眾一條心的自覺姿態。習總書記到地方調研,吃自助餐,一頓飯限定6個菜。
2
“零容忍”反腐敗,讓人民群眾看到了黨解決自身問題的堅強決心。
首先是動作快,十八大後不到兩個月,“首虎”落馬;其次是力度大,上不封頂,下不設限,沒有禁區;再次是公信力強,黨紀國法面前人人平等,沒有人能持丹書鐵券,成為“鐵帽子王”。重拳反腐深得黨心民心,國人為之稱道、官場為之肅然。
3
聚焦“獲得感”,讓人民群眾在得實惠中感到了黨的偉大。
“我們黨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發點、落腳點都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掛。”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歷來是不斷開創黨和國家偉大事業的根基工程。因此,黨群關係得到迅速理順,黨的民望得到日益攀升,全黨上下凝聚力得到普遍增強,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和國家未來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首要貢獻。
貢獻二:
基本形成了“中國夢”引領下治國理政的思想體系
十八大召開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凝煉提出了“中國夢”的偉大目標。這三年,在“中國夢”的引領下,我們國家在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的全領域、全方位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簡單概括,就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這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最新成果,也是鮮活的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1
形成了以治理為內核的治國理政思想框架體系。
十八大以來,圍繞“治理”,我們黨不斷創新治黨、治國、治軍理念和思路,已經基本形成了完整系統的治國理政思想框架體系。這個框架就是:
一個夢想——“中國夢”召喚,兩大目標——“兩個一百年”引領,三大主線——治黨、治國、治軍統籌,“四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戰略佈局,“五位一體”——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建設協調發展。
2
強化了黨領導一切根本原則下治國理政系統思路。
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和最本質的特徵。當今時代,我國發展的廣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各種利益關係的複雜程度也前所未有,必須有一個堅強的核心來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習近平總書記把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作為加強黨的領導的關鍵,形成了黨領導一切根本原則下的治國理政系統思路。
首先,強化了新形勢下黨的領導核心地位。習近平總書記理直氣壯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必須突出黨的核心領導地位,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在這個思想指引下,確立了新形勢下要由黨站在全局高度把握髮展方向、制定發展戰略、統籌各方力量、協調各方利益、理順重大關係,形成全國一盤棋的這一重要領導原則。
其次,創新了黨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更加注重將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式變為國家意志,更加強調黨委綜合運用思想、政治、組織、經濟、法律手段實施黨的領導。
再次,切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確保黨的戰鬥力。
黨領導一切根本原則下的治國理政系統思路,既繼承了黨的光榮傳統,發揮了黨的傳統優勢,又符合黨情、國情實際,並最終將用實踐證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的領導是中國最大的優勢。有了黨的領導才能處變不驚、化險為夷;有了黨的領導,才能攻堅克難、創造奇跡;有了黨的領導,才能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3
形成了加強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和黨的建設等配套方略。
在治國理政思想框架體系引領下,在治國理政系統思路統領下,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黨建等各個領域進入了全面創新、全面治理、全面推進的新階段,各個領域都形成了系統而有針對性的具體方略,有效支撐和豐富了治國理政思想的框架體系和整體思路,成為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內涵。
核心思想主要有:
經濟建設堅持走轉型發展的道路;政治建設緊緊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文化建設積極倡導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正能量;社會建設著力解決民生問題,構建公平正義的社會生態;生態建設實施綠色戰略,經濟發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黨的建設回歸本源,嚴明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另外,在軍隊建設上,強化政治建軍這個靈魂,加強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全面聚焦能打仗、打勝仗本質。
整體看,以上三個層次,有總有分、有骨有肉、有綱有目,相互支援,具有嚴密的邏輯支撐、理論支撐和實踐支撐。因此,完全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體系已經形成。作為思想結晶和實踐成果,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和國家未來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理論創新貢獻。
貢獻三
基本構建了執政黨治理、國家治理、全球治理“三合一”的治理格局
一黨長期執政條件下國家治理的難度、進入需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發展階段國家治理的難度、世界一體化開放背景下國家治理的難度、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治理的難度,決定了必須創新治理理念、完善治理體制,構建符合執政黨建設規律、國家發展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新型治理模式,形成開放、包容、高效、科學的治理格局,真正走出一條科學治理社會主義的新路。
十八大以來,圍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黨中央以加強執政黨治理為牽引,以深化國家治理為中樞,以參與全球治理為載體,保證了黨和國家的治理更好地融入全球治理平臺,不僅大大增強了治理的整體性,而且大大提升了國家治理水準層次,放大了國家治理效能。
1
以執政黨治理為牽引,著力解決黨的執政能力問題。
對照黨的核心地位和肩負的神聖使命,針對執政黨建設上存在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環節,黨中央集中發力,猛藥去疴,根治病灶,用從嚴治黨的顯著成果,高揚了黨的旗幟,重塑了黨的威望,凝聚了億萬人心。同時,大力提高黨解決自身問題能力,通過保持黨的純潔性、先進性,全面增強黨執政的合法性。
2
以國家治理為中樞,著力加強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黨中央把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上升到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地位。
一方面,通過大力完善制度和創新機制,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的關係。在經濟治理體系中,堅定按照政府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邏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發揮市場在配置經濟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在政治治理體系中,嚴格按照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邏輯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發揮法治在配置政治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在社會治理體系中,堅持按照黨和政府領導、培育、規範社會組織,社會組織配置社會資源的邏輯深化社會體制改革,發揮社會組織在配置社會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
另一方面,針對國家治理能力水準與治理體系不相適應的矛盾,大力加強執政骨幹隊伍能力建設,通過提高執行效率彌補制度本身缺陷,致力形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相輔相成的良性迴圈。
3
以參與全球治理為載體,著力在融入世界中發展自己、強大自己。
經濟全球化的加速演進,把世界各國利益和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很多問題不再局限于一國內部,很多挑戰也不再是一國之力所能應對,在巨大風險和挑戰面前,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各國通力合作是大勢所趨。這就決定了中國不能關起門來搞治理,必須融入世界,積極構建開放合作的治理格局,努力使執政黨治理、國家治理在更大的平臺、更高的格局、更多迴旋餘地中高層次運作。
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主動參與全球治理,在為黨和國家治理創造良好外部環境的同時,贏得了外交主動,樹立了新型大國形象,展示了中國力量,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和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取得了輝煌成就,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
主要有四個標誌:
一是形成了獨到的全球治理觀。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全面踐行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理念,倡導共建命運共同體,積極推動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和創新。
二是突出了全球治理載體建設。以“一帶一路”“亞投行”為抓手,建立了更廣泛的國際合作框架;召開中國-拉共體論壇,改善全球治理格局。通過以上載體建設有效掌握全球治理中的主動權。
三是提高了國際影響力。通過鞏固G20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引領G20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通過人民幣加入SDR,催化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不斷增強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四是構建新型國家關係。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協調解決全球治理難題;推進中非務實合作,打造中非“命運共同體”;持續深化南南合作,實現了歷史性新跨越,等等。
在全球治理議程上,中國正從規則接受者向制定者轉變,從被動參與者向主動塑造者轉變,從週邊協商者向核心決策者轉變。
執政黨治理、國家治理、全球治理“三合一”的治理格局,打破了國家治理的傳統模式,拓展了國家治理的外延和縱深,開創了新時期社會主義國家治理的新境界。無疑,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和國家未來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體制創新貢獻。
貢獻四:
鞏固了符合中國政治體制特點的高效領導模式
中國共産黨是中國唯一的執政黨,是領導事業發展的核心力量,但必須正視的是,長期以來,我們黨如何高效發揮核心領導作用,一直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充分發揮政治體制的獨特優勢和社會主義制度的體制優勢,構建了確保黨領導一切最高原則落地、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領導機制和運作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是,習近平總書記親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等多個小組組長,通過加強頂層領導、協調八方力量、統籌優勢資源、高層帶動中層、中層帶動基層,有效解決了一系列深層問題、複雜問題、棘手問題,形成了工作合力,提升了多方利益博弈格局下的治國理政效率。
1
推動了責任落地。
切實把責任壓到一把手肩上,形成了一把手抓一把手,一把手抓矛盾交織問題的高效機制,所謂“老大難老大難,老大挂帥又出征什麼都不難”。
2
提高了執政效率
主要領導親自抓,減少了扯皮摩擦、弱化了相互博弈,高效調動了優質資源,整合了優勢力量,減少了協調成本,最大限度提高了效率、效能和效果。
3
放大了領導效應
這種領導模式,為解決中國問題提供了一種高效、可複製的範本,這種模式自身的擴張性、輻射性、滲透性、帶動力,隨著模式的完善深化,必將在上行下效中釋放出巨大能量,成為解決中國問題的利器。
應該看到,這種模式和機制的建立,很大程度源自主要領導人的擔當精神,依賴於主要領導人的創新氣質。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説,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和國家未來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機制創新貢獻。
習近平治國理政秘笈
(2)這三年,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四大支柱
周新民
綜觀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思想體系,視野開闊、高屋建瓴、深接地氣、富有創見、環環相扣、亮點紛呈,充分展現了治國理政高瞻遠矚的大思路、運籌帷幄的大智慧、銳意進取的大氣魄、胸懷天下的大抱負、心繫蒼生的大情懷。
綜合分析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實踐,之所以成效卓然、令人振奮,受到黨內外、國內外高度關注,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緊緊抓住了治國理政的關鍵問題、本質問題,從一開始就有力地築起了治國理政大廈的四根擎天大柱,堅定不移從四大支柱的內在邏輯關係上整體系統發力,從而取得了超出預想的效果。
支柱一:戰略定力
抓住戰略定力這一支柱,確保大局不偏方向。
我國在高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下,要確保黨和國家在新的歷史階段繼續向前發展,必須在保證方向不偏離、大局不失控的前提下,解決好老問題,處理好新問題,應對好難以預料的問題發生。
面對種種認識問題以及錯誤思潮和傾向,習近平總書記用鮮明的態度、果敢的決心、堅定的主張及時回答了在新時期、新階段、新征程上中國將往何處走、怎麼走等重大方向性問題,為執政開局解開了認知困擾、清除了思想障礙、廓清了治國管黨思路、拓展了前進發展格局、奠定了再創輝煌基礎,更為打贏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贏得了先機、創造了條件。
1
聚焦“三個自信”,
堅定方向,防止在根本性問題上犯顛覆性錯誤。
習近平總書記把中國走什麼樣道路的問題作為關係黨和國家生死存亡、事業興衰成敗的根本性問題,緊抓不放,旗幟鮮明。
首先,在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等方向性問題上展示出強大的政治定力。他鄭重提出全黨在任何時候都必須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其次,在堅持黨的堅強領導上展示出強大的政治定力。在思想和機制上確保“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原則落地,確保始終在黨的領導下實現“中國夢”,確保在黨的領導下全方位深化改革,確保在黨的領導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再次,在意識形態領域鬥爭中展示了強大政治定力。鮮明確立了治國理政的根本方向,即無論如何深化改革、無論怎樣強化創新,都不能偏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
突出從嚴治吏保障方向,
切實建設一支高素質幹部隊伍,打牢治國理政的組織基礎。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必先治吏。政治路線確定以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闡述了一系列科學治吏、從嚴治吏的新思想,進一步確立了新時期黨的幹部隊伍建設的目標方向和整體思路。集中體現在堅持遵循吏治建設規律,緊密結合黨情國情,把幹部制度創新、組織部門建設、幹部成長髮展三位一體統籌謀劃、整體推進上。
在明確用人更加注重品德、擔當、作風導向的同時,提出了“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新時期好幹部五條標準;“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四有”要求,幹部選拔堅持不唯票、不唯分、不唯GDP、不唯年齡等“四不唯”原則,不僅為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切實把黨和人民滿意的好幹部選出來、用起來提供了思想支援和理念引領,而且為解決幹部隊伍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出了一劑良藥,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3
抓住政治建軍支撐方向,
切實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確保人民軍隊永遠跟黨一條心。
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人民軍隊必須姓“黨”,必須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確保人民軍隊永遠忠於黨、永遠聽黨指揮、永遠跟黨一條心。同時,還高度重視軍事建設,嚴格要求人民軍隊必須緊緊扭住善謀打仗、能打勝仗這個強軍之要,按照打仗的標準推進軍事鬥爭準備,推動部隊一切工作向打仗聚焦、向打仗用勁。
4
描繪中國夢想引領方向,
最大限度凝聚思想、凝聚共識、凝聚力量。
改革開放後,隨著國門的打開,在市場經濟得到空前發展、生産力得到空前解放、物質生活得到極大豐富的同時,一些腐朽消極的思想開始滋生,理想空心化、行為庸俗化、奮鬥功利化等以自我為中心的利己主義價值觀在中華大地有所抬頭。習近平總書記深謀遠慮、清醒睿智、不失時機地提出了“中國夢”的奮鬥目標,不僅有機地把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個人的命運緊緊連接在了一起,而且使“中國夢”在更高的層次、更廣的領域、更大的平臺,成為凝聚人心、尋求共識的最大公約數。
支柱二:科學治理
抓住科學治理這一支柱,推動國家高效發展。
治理的科學性決定了國家治理水準的層次和效能。習近平總書記以政治家和戰略家的遠見卓識,第一次把治理好社會主義國家這個宏大命題擺到了全黨面前,立志走出一條與資本主義發展道路迥異、具有中國特色的治理之路,全面驅動中國現代化發展進程。
1
系統規劃國家治理體系頂層設計。
黨的十八大首先描繪了一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頂層設計藍圖,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在清晰勾畫了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方向標、路線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同時,圍繞加強改革的頂層設計,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親自主持制定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問題的重大決定》和《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把長遠和眼前、治本和治標、戰略和戰術有機結合在一起。
2
著力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能力水準。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認識到,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善程度及治理能力的強弱,是決定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競爭力的關鍵。首次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之一),把執政骨幹隊伍的能力建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保國家治理能力有根基、有靈魂、有底蘊。
3
多措並舉推動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實踐。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社會各個方面協同並進,習近平在治國理政中非常注重社會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首先,強調依法治國。將“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當作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之一,弘揚法治精神、發展法治理論、運用法治思維、創新法治方式。其次,重視社會管理。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和人口戶籍制度改革,改善勞動力供給;加速推進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向農村和落後貧困地區傾斜;積極改善土地供給,著力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推進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
支柱三:變革創新
抓住變革創新這一支柱,激活發展內生動力。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解放思想,向不合時宜的舊思維、舊思想、舊理念宣戰,果斷地將創新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引導和凝聚到創新發展上來。
1
特別注重通過理念變革夯實創新基礎。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領域引發了觀念變革,科學理性地指出,經濟發展不僅僅是追求GDP數字的提高,更是要追求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發展絕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等理念。
與此同時,習近平在樹立新型政績觀上快速發力,倡導“功成不必在我”的執政新境界,推動建立完善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幹部考評機制。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並被習近平在2016年新年首次調研中明確為“指揮棒”。
2
致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改革突破。
在推進新一輪改革中,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注重發揮經濟領域改革的引領作用。他深刻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重大經濟體制改革的進度決定著其他領域體制改革的進度,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在這一思想理念指引下,中國首先選擇立足從國資國企、財稅體制、行政管理體制和涉外經濟體制四大關鍵領域入手,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在突出經濟領域改革引領中,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通過發揮經濟等重點領域改革的先導和牽引作用,為全面深化改革創造條件、提供動力,並促進其他領域改革的協同深化。
3
堅持始終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事業。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總結了改革開放積累的寶貴經驗,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習近平總書記還告誡黨員領導幹部,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很重要一條就是要堅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正是這種對群眾主體地位的充分尊重,確保了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採取的一系列改革舉措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援和擁護。
4
及時把創新驅動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國家發展新階段的特點和使命,及時把創新驅動戰略上升到“決定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高度,把“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納入了國家發展戰略,進一步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推進科技創新的目標、思路和重點,提出了五個“著力”要求。他還尤其重視學習與軟科學研究這兩個根基工程和國家智庫建設。
支柱四:人心工程
抓住人心工程這一支柱,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國家、民族的復興不僅要靠科學文明的制度、心繫人民的政黨、卓越一流的治理,還要靠公平正義的秩序。
1
實施民生工程凝聚億萬人心。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係國運。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作為執政理念,堅持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執政目標,堅持把民生工程上升到凝聚億萬人心的高度全面推進。在百姓住房上,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新體系加速構建;在百姓就業上,把經濟發展蛋糕做大、把就業蛋糕做大的“雙大”思路得到了有效落地;在百姓養老上,堅持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理念。
2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展現博大情懷。
強調中國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把合作共贏作為處理國際事務的基本政策取向,不僅致力於中國自身的發展,也強調對世界的責任和貢獻;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主持中央工作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面對複雜的國際大環境,積極完善發展外交戰略:避免對抗、尋求合作、積極構建世界命運共同體。既強調要將大國、周邊、發展中國家及多邊合作等各領域工作密切結合,通盤謀劃、統籌協調,又強調要和衷共濟、共同發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夥伴關係,增進人類共同利益,共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園。
3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正向能量。
把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國家哲學”,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靈魂。積極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並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如同空氣一樣無所不在,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在核心價值觀塑造上,重視文藝作品的力量和文化領域的引領作用,將家庭建設視為重要載體。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社會民眾正確處理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關係的能力正在不斷提高,以公心處理相互關係、以公平處理各種矛盾、以公正處理各類問題的社會環境正在逐步形成。
4
以正面輿論不斷鞏固壯大主流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牢牢控制思想輿論陣地,讓主流思想佔主導、讓雜音噪音沒市場,主動營造團結向上的思想輿論環境。同時,高度重視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時刻把控重大輿論導向,推動制定意識形態重大戰略和政策,正確處置資訊安全重大突發事件,使國家意識形態的掌控權始終在黨和人民手中。
如果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之道比作一座大廈,以上四大支柱是保證大廈穩固的根本。戰略定力是解決國家發展的方向問題,科學治理是解決國家發展的中樞問題,變革創新是解決國家發展的活力問題,人心工程是解決國家發展的根基問題。由此可見,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之道具有科學的理論根基、嚴密的邏輯支撐、深厚的實踐基礎和不竭的生命源泉。
習近平治國理政秘笈(3)
這三年,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四大特徵
周新民
為何要談這三年?
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履職已滿三年。三年時光雖然短暫,但相對於五年任期而言,已走過大半。
總結這三年,意義何在?
作為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實踐一個重要的時序節點,很有必要對過去三年進行全面回顧和總結,這對加深對治國理政新階段的認識,加深對領導人治國理政智慧的理解,更好地提振精神狀態、凝聚奮進力量,更好地激發全國人民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追求和探索,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三年間,成果豐碩
這三年,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思想與實踐,從大的方面涵蓋了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貫穿于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法治、外交等各個領域。
無疑,這三年,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新思想集中涌現的三年,是讓全黨、全國人民耳目一新、滿懷期待的三年,也是治國理政水準提升、成果豐碩的三年。
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直面時代要求、直指事物本質、直擊問題要害,必將成為有效解決中國現實問題、黨和國家未來發展問題及社會主義前途命運問題的“金鑰匙”。
習近平治國理政格局已基本形成
應該説,經過三年的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格局已基本形成。具體而言,就是當代和未來的中國,要在“中國夢”宏偉願景的引領下,按照“兩個一百年”階段性目標,通過治黨、治國、治軍統籌推進,實施“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和“五位一體”整體方略,不斷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綜觀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和實踐,有四個特點最為突出。
一是遵循客觀規律
所謂遵循客觀規律,就是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始終堅持了尊重規律、發現規律、揭示規律、按規律辦事的重要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不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直接道出了治國理政必須遵循規律、不能違背規律的真諦。
在這三年治國理政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黨中央,不斷深化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並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大膽探索實踐。
1遵循共産黨執政規律(四個堅持)
遵循共産黨執政規律,主要體現在“四個堅持”上:
一是堅持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的領導覆蓋一切。
二是堅持推進任何改革發展事業必須以加強黨的領導為前提。
三是堅持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準,提升人民群眾對黨執政的信任度和支援度,不斷增強黨執政的合法性。
四是堅持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保持執政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不斷增強自身的凝聚力、戰鬥力、號召力。
2遵循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四個堅信)
遵循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主要體現在“四個堅信”上:
一是堅信社會主義制度比資本主義制度更優越,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同樣能發展中國,更能壯大中國、成就中國。
二是堅信任何時候都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實踐的明證。
三是堅信黨有能力最大限度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必須堅持開放、包容、吸收、借鑒一切文明成果,揚長避短,完善自己、強大自己。
四是堅信中國道路本質是社會主義,中國特色必須服從、服務於社會主義本質,理念可以創新,但本質不能改變。同時,絕不能只走老路,而要勇闖新路,堅決不走邪路。
3遵循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四個堅持)
遵循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主要體現在“四個堅持”上:
一是堅持把本國、本民族發展這條“河流”融入全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既遵循人類社會發展大規律,又大膽探索,向世界提供富有創造力的“中國智慧”“中國經驗”“中國方案”,使中國發展和世界發展緊密相連相融。
二是堅持把發展生産力和理順生産關係同步協調,通過深化改革解放生産力,通過體制創新優化生産關係,最大限度化解二者之間不相適應的矛盾。
三是堅持以創新理念為發展“指揮棒”,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新理念,實施創新發展、開放發展、和諧發展、競合發展、共贏發展,解決人類社會發展持續驅動力問題。
四是堅持以人為本推動包容性發展。強調包括弱勢群體在內的所有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讓國家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讓人民共同承擔發展責任、擁有發展機會、分享發展紅利,形成最大公約數,增強發展的持續性和內生動力,從而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態。同時,處處體現以人為本思想,時時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二是緊貼中國實際
所謂緊貼中國實際,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方針和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
一方面,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作為一切發展的歸宿;把以人為本、一切為了人民福祉,作為發展不可動搖的目標。
把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理念,堅持遵循經濟規律科學發展,遵循自然規律可持續發展,遵循社會規律包容性發展,積極開創當代中國政治經濟新氣象。
另一方面,緊密結合世情、黨情、國情,想問題、作決策,搞改革、謀發展。
辦中國的任何事情,一刻都沒有脫離中國5000年的傳統文化、13多億人口和8700萬黨員的巨量、經濟總量世界第二位但同時億萬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矛盾、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狀等實情和本質。始終堅持注重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形式和內容的有機統一,既把握長期形成的歷史傳承,又把握走過的發展道路、積累的政治經驗、形成的政治原則,還把握現實要求、現實問題和長遠問題。
三是著力頂層設計
所謂著力頂層設計,就是站在頂層的高度,進行整體謀劃、系統設計
針對發展進入轉型期、改革進入“深水區”、國際環境錯綜複雜的新階段、新形勢、新特點,特別是針對長期以來國家在頂層設計上的缺陷和戰略規劃上的不足,以前瞻性的思維、強烈的問題導向,站在頂層的高度,進行整體謀劃、系統設計,切實把治國理政思想、思路、方略理清楚,把前進道路上的問題、矛盾、挑戰搞明白,增強各項改革發展舉措的關聯性、系統性、協同性,形成統分結合、舉綱張目、前後貫通的整體解決方案,進而從根上解決制度政策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甚至前後矛盾、相互博弈的問題,防止政策空轉、走冤枉路、花冤枉錢、資源浪費、來回折騰等頑癥危害全局發展,探索走出一條立足頂層設計,謀定而後動,最大限度釋放宏觀政策效能的治國之路。
不難看到,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雖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全面加強從嚴治黨,推行的新理念、出臺的新政策、實施的新措施層出不窮、接踵而至、全面開花,但是這些理念、政策、措施之間,並不是各自為戰、各行其是,而是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繫和邏輯關係,充分體現了全局與局部、重點與一般、先與後、緩與急的戰略部署內涵,治國理政實踐呈現了整體有序、有章有法、張弛有度、前後貫通的新格局。
四是整體協同發力
所謂整體協同發力,就是在強化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治國理政的協調性、協同性、協作性,致力形成協調運作、協同發力、協作互促,整體推進、內應外合、上下聯動的治理新格局。
突出標誌:
1堅持民族利益、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相一致2堅持當前與長遠相結合3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相統一4堅持治黨治國治軍一盤棋5堅持法治與德治相兼顧6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7堅持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相融合
以上四大特點,相互聯繫、相互支援,實現了治國理政科學性、針對性、系統性和有效性的高度統一。
遵循客觀規律,可以確保治國理政始終沿著科學的道路前進發展;
緊貼中國實際,可以確保治國理政永遠具有不息的生命力;
著力頂層設計,可以確保治國理政牢牢把握戰略主動;
整體協同發力,可以確保治國理政高效有序推進。
這些特點,抓住了治國理政的根本、核心、關鍵和要害,為形成系統的治國理政思想提供了實踐支撐。
習近平治國理政秘笈(4)
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四大核心能力
周新民
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之道,集中體現了最高領導人的思想思路和智慧才略,而正確的思想思路和不凡的智慧才略背後必定有深層次的因素起決定作用。我們黨和國家三年發生的巨大變化,深得黨心民心,廣受世界讚譽,與習近平總書記具有卓越的領袖核心能力密不可分、高度關聯。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能力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自信篤定的政治意志力
特質之一:
踐行信仰,抱負遠大。習近平總書記是一名堅定的共産主義信仰者,始終秉承著有信仰、有理想這一共産黨人最高貴的品質。家庭的熏陶,自幼就在他心中埋下了共産主義信仰的種子。跨入政界之初,就堅定了堅持當公僕、立志做大事的信念。始終堅信理想信念是國家和民族強大的精神支撐、不懈的奮鬥動力,安身立命的根本、永葆本色的根基。“革命理想高於天”是他執著追求信仰的真實寫照。上任伊始,即向世人宣示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既不走老路,更不走邪路,及時粉碎了敵對勢力的政治圖謀,重挫了別有用心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舉國上下走中國道路的信心決心,同時展現了中國共産黨強大的政治定力。
特質之二:
胸懷全局,擎一引百。有政治定力的政治家必定是有卓越治理能力的戰略家。習近平總書記在把握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上,善於抓住問題要害,善於站在高處運籌帷幄,善於透過現象揭示本質,尋求系統解決中國問題之道。突出表現在具有高遠的全局觀、強烈的問題觀和科學的方法論。他始終把解決影響黨和國家全局的現實問題、焦點問題、深層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切入點和發力點。“一個偉大夢想”“兩個百年目標”“四個全面佈局”“五大發展理念”,不僅站得高、想得深、看得準,而且遵循規律、緊貼實情、統籌謀劃、協同推進,緊緊抓住了黨和國家發展的要害,牽住了改革發展的“牛鼻子”。
特質之三:
以民為本,強國興邦。“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堅持以民為本和強國興邦高度統一,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作為基本執政理念。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圍繞收入分配、食品安全、醫療保障、教育公平等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利益問題,瞄準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目標,實施了所有民生和民心工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人民群眾在享受改革發展紅利、獲得感不斷增強的同時,黨和國家的凝聚力、向心力也得到日益提升。
特質之四:
放眼全球,運籌帷幄。傑出的政治家必定具有世界眼光,必定善於智慧處理國際關係,破解全球治理難題,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引領當代中國融入世界和構建世界新秩序上,充分展示出一個戰略家的大氣度、大胸襟、大智慧,展現了東方大國領導人的大視野、大運籌、大氣勢。針對國際緊張局勢,理性呼籲世界跳出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針對一些國家對“中國夢”的質疑,及時闡明世界各國人民的夢想是互通互聯的實質;針對中國威脅論,系統提出“親誠惠容”等外交理念和打造“世界命運共同體”的外交主張。同時,致力把愛國主義和國際胸懷統一起來,向全世界闡明國家謀求自身發展必須也讓別人發展、謀求自身安全必須也讓別人安全、謀求自己過得好必須也讓別人過得好等共贏思想和理念。
2高瞻遠矚的全局掌控力
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掌控全局能力直接關聯國家的有序高效協調發展。
特質之一:
成竹在胸,擘畫有道。習近平總書記的全局掌控力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黨情國情世情吃得透。一步一個臺階的成長經歷,廣泛而豐富的執政經驗,使他對黨和國家治理的方向、路徑、難點、重點洞若觀火、瞭如指掌。二是佈局謀篇格局大。十八大後迅速形成了以一個“中國夢”宏偉願景和“兩個一百年”階段性目標引領,治黨、治國、治軍三方面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和“五位一體”整體統籌謀劃的宏大格局。三是掌控全局落腳實。堅信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堅持立足中國國情、依靠自身力量解決問題,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決不搞政績工程,決不求虛假繁榮。
特質之二:
統攬全局,舉綱張目。“舉綱張目”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推崇的一種治國策略。習近平總書記繼承併發展了這一傳統治國思想,深刻把握治國理政規律,始終堅持通過解決影響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核心問題,帶動一般性問題、從屬性問題和表層性問題的解決和突破,展示了統攬全局、善抓主要矛盾的高超領導藝術。最為典型的是,先後親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國家安全領導小組(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等7個領導小組組長,並親自謀劃部署、親自推動督辦,解決了一系列深層次、交織性、頑固性問題。這不僅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掌控黨和國家大局的深層思考和責任擔當,而且為促進國家大政方針落地生根創造了一種全新高效的領導模式,有力推動了黨、國家和軍隊建設的協調發展和全面進步。
特質之三:
德法兼治,依規束范。一個國家要復興崛起,法治和德治不可偏廢。離開法治,復興沒有根基;離開德治,復興沒有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上,立志走出一條德法兼治、依規束范的新路。一是致力提高全體國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倡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國家軟實力,凝聚民族正能量。二是致力加強法律法規剛性約束。堅持依法治國、依規辦事,樹立底線、紅線、高壓線意識,打破潛規則,營造新風尚。三是致力打造一支堅定踐行“德法兼治”方略的執政骨幹隊伍。圍繞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不斷完善治理體系,提升執政骨幹隊伍治理能力,實現治理制度和治理隊伍雙向互動、良性迴圈,從制度和組織上保障德法並舉、德法合治。
特質之四:
善謀敢斷,氣宇非凡。善於洞穿事物本質、不失時機決斷、快速高效應對,既是習近平總書記給世人留下的強烈印象,也是他治國理政的一個鮮明特徵。十八大以後,當人們習慣性地覺得他會等一等、看一看、望一望的時候,黨中央卻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速拉開了反腐大幕。會後不到兩個月,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應聲落馬,鳴響了“打虎”第一槍。軍隊反腐問題一向極其敏感,任何領導人都會慎之又慎,而習近平總書記從軍隊高層嚴重腐敗看到了“刀把子”、“槍桿子”問題對黨和國家全局的殺傷力,於是橫下一條心果斷出手,清除軍中害群之馬。在處理蘆山大地震、新疆暴恐襲擊等重大突發事件上,習近平總書記同樣展示了當機立斷的果敢、雷厲風行的氣魄、氣宇非凡的風範。
3堅韌無畏的變革創造力
國家要崛起,社會要進步,要靠變革創造;推動變革創造,要靠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破冰前行的勇氣、撼動乾坤的實力和力排眾議的魄力。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工作以來,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矛盾,充分展現出勇於變革的領導特質,站在人類發展和社會制度創新高度,帶領黨中央堅決摒棄不合時宜的舊觀念,努力打破制約發展的舊框框,走出了一條科學治理社會主義的新路。
特質之一:
思路開闊,全面創新。突出表現在思維思想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和全面性。所謂開放,就是推進變革沒有禁區、沒有束縛、沒有限制,敢於打破禁錮、除舊布新,自覺以開放的心態和姿態面對問題、面向世界。“對內對外同步開放、市場資源雙向開放”戰略思想的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序推進,自貿區建設的加速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積極實施,使中國開放型經濟的層次和水準得到整體提升。所謂全面,就是以創新的思路、創新的體制、創新的模式,全面推進改革,沒有空白、沒有盲區、沒有死角。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邁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步伐,經濟變革力度空前、政治變革穩步推進、軍事變革如火如荼、文化變革有章有法、社會變革步伐加快,治國理政呈現出重點突破、系統發力、全面見效的新局面。
特質之二:
自覺擔當,義無反顧。崇高的歷史使命決定了中國共産黨人必須具有擔當的勇氣、擔當的精神、擔當的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深知,中華民族要開創歷史,真正實現“驚人一躍”,必須大力弘揚胸懷天下、濟世圖強的精神,充分營造敢試敢闖、敢於擔當的氛圍,培育尊重擔當者、重用擔當者、保護擔當者的文化。習近平總書記不僅是勇於擔當的積極倡導者,更是率先垂范的堅定引領者。在維護國家主權問題上,他不回避、不躲閃,針鋒相對、寸步不讓;在關係國家興亡問題上,他敢於向各種利益集團亮劍,不容許任何人在法律制度面前搞特殊;在關係國家發展未來上,他咬定改革不放鬆,面對危險不懼怕,在全黨全國人民面前充分展現了直面矛盾迎難而上、推進變革義無反顧的堅強意志和恢弘氣度。
特質之三:
體大思精,勇闖新路。歷史上成功的變革者大都具有博而有約、體大思精的特質。習近平總書記集大開大闔的氣勢和精細入微的風格于一身,既善於從大處著眼,整體佈局、謀定而動,又善於從小處入手,步步為營、層層推進。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謀劃“中國夢”和“兩個一百年”願景目標是何等遠大;扶貧攻堅、足球改革等措施方案又是何等具體。他不僅思路宏大縝密,而且力主創新開放,把創新發展上升到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過頂層設計推動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促進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生産關係與生産力的全要素、全系統、全方位變革。有理由相信,這種體大思精、勇闖新路的個性特質,必將引領推動中國從後發到先發、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發展。
特質之四:
無私無畏,堅韌不拔。一般而言,具有變革特質的領袖人物都具備定力如山、剛直坦率、誠正寬容的鋼鐵意志和獨特氣質,具有不計得失毀譽的忘我境界和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三年多的執政實踐證明,習近平總書記完全具備這些特質。十八大以來,在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異常激烈的時候,堅持“三個自信”、堅守“兩個不能否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階段,堅持該改的堅決改,不能改的堅決不能改;在反腐“過頭論”、“颳風論”甚囂塵上的時候,堅定指出對腐敗分子一網打盡,零容忍、全覆蓋;在經濟轉型爬坡過坎關頭,堅持走轉型發展新路。這種不畏艱難、堅韌不拔的意志,破除了搖擺不定者的觀望心理,打消了猶豫不決者的思想顧慮,讓人民群眾看到了希望,對中國的前途更加充滿信心。
4大氣厚重的凝聚感召力
治國有大成的卓越領袖,普遍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引領力和影響力。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工作以來,在中國和世界的政治舞臺上,以其特有的大氣、堅毅、親切、樸實的風格,贏得了讚許,贏取了人心,向世人昭示出一個正在復興崛起的大國領導人的泱泱風範。
特質之一:
學以修身,兼濟天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習近平總書記深知,要建設文明之中國、先進之政黨,必須具有“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的自覺,必須具有深厚的學養、淵博的學識、深邃的思想和過人的智慧。長期以來,他始終把修身立德、治心養性作為立身之本、從政之基。一是把學習當成一種責任、一種境界、一種追求;二是重視思想和知識的融合和交互運用;三是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堅持“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實現以文化、智慧、修為三位一體濟治國家。
特質之二:
知行合一,率先垂范。唯有立身正、為政正,才能聚人心、合眾力。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自身形象不僅是一道無聲的命令,更是一種無形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雖位高權重,但處處嚴格自律、率先垂范。他從不搞特殊,決不搞例外,堅持以上率下,既是紀律制定者,又是遵紀守規帶頭人。特別是把重信守諾作為從政的一條準繩,始終踐行“言必信,行必果”。大到關係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和國際援助資金,小到與作家賈大山的君子之約,無不一諾千金、信字當先,充分展示出習近平總書記講信義、重情義、樹道義的君子之風和人格魅力。
特質之三:
愛民如親,萬眾歸心。在基層一線與勞苦大眾同甘共苦的成長經歷,使習近平總書記與人民群眾建立了一種親密無間的天然感情,身上有著濃濃的公僕情懷。從踏上從政之路起,他就將“為老百姓謀利益,帶老百姓奔好日子”作為一種使命。走上黨和國家領導人崗位後,更是將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用實際行動詮釋“權為民所賦、利為民所謀”的群眾觀。他時刻把人民群眾記在心上,像對待親人一樣,愛得真切、愛得深沉。從到河北阜平山區踏雪“訪真貧”、走進工地“夫妻房”看望農民工等細微舉動中,億萬人民感受到了總書記親人般的氣息。毫無疑問,習近平“平民書記”的愛民親民風範已經成為凝聚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特質之四:
寬和大氣,近親遠孚。領袖人物寬廣的胸懷、包容的品性、海納百川的氣度、容人容事的雅量,能形成巨大的磁場,凝聚旺盛的人氣,産生無窮的人格力量。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寬和大氣的品質突出體現在“團結”二字上,特別注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處理班子集體關係上,信奉“懂團結是真聰明,會團結是真本領”;在處理民族關係上,強調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親、守望相助,構築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在處理港澳臺關係上,呼籲兄弟齊心,同心共圓“中國夢”;在處理國與國關係上,主張“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團結上”,推行“多極多贏不獨享”理念,廣交天下朋友。
以上四大核心能力,軟硬結合,相互支撐,融會了中國領導人必須具備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抱負、統帥本領和深層能力、風險意識和擔當精神、家國情懷和人格魅力。同時,這四大核心能力具有嚴密的內在邏輯性,自信篤定的政治意志力處在領頭位置,發揮著引領作用;全局掌控力發揮著中樞作用;變革創造力發揮著催化作用;凝聚感召力發揮著保障作用。簡而言之,政治意志力決定治國理政方向,全局掌控力決定治國理政進程,變革創造力決定治國理政層次,凝聚感召力決定領袖人物形象。
樹標立桿,一呼百應。習近平治國理政四大核心能力,為我國各級各類各層領導者核心能力的培養塑造樹立了標桿和典範。
當前,向黨中央看齊,就是要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就是要向習近平總書記學習;向習近平總書記學習,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學習他卓越的核心能力。
要儘快把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核心能力這一標桿樹起來,成為全黨各級領導幹部學習追求的榜樣。通過延伸制定領導者核心能力標準,構建領導事業的核心力量——領導核心的核心能力——各級領導者的核心能力為邏輯鏈條的核心能力建設體系,探索建立考評、塑造領導幹部核心能力的新思路,更加科學地把具有核心能力的真人才選出來、用起來,發揮作用,成為主政一方、造福一方、帶動一方、振興一方的執政骨幹,為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中國夢”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
全文略有刪節。(作者周新民,現供職于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繫領導者核心能力理論創立者)
[責任編輯: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