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對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提出了新的部署與要求。全國工商行政管理系統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轉變職能,深化改革,著力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與創新精神。
一、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意義重大
工商登記制度是政府管理經濟的一項基本制度,它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而逐步完善。當前,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工商登記制度由“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並進行公司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這一改革關係到政府、市場、社會三個領域,是政府職能轉變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關鍵環節,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重要舉措。
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是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舉措。實踐表明,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在於簡政放權,只有把該放的權力放開到位,把該管的事務管住管好,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政府管理經濟與社會事務的理念、方式。這次改革工商登記制度,主要內容是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清理工商登記前置審批項目,理順證照關係,由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把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逐步改為認繳登記制。這些改革舉措,將推動一些職能部門深化改革、轉變職能,並通過創新監管方式、強化協同監管,落實政府部門的監管責任。
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有效途徑。市場主體是市場經濟的細胞,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是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的源泉。活躍市場經濟的根本在於活躍市場主體。市場主體數量越多,品質越高,社會經濟發展動力就越強勁。這次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放寬註冊資本和場地準入的條件,簡化登記手續,降低準入門檻,有利於釋放社會資本活力,激發社會投資熱情,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營商環境,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可以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更好地扶持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對電子商務、新興企業、創意産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推動力。從長遠看,這項改革將推動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充分發揮。
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是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有力推手。市場主體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是經濟管理的基礎,也是社會管理的基礎。公司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要求大力推進企業誠信制度建設,注重市場主體信用資訊公示,共用信用資訊資源,創新信用監管模式,完善信用約束機制。這將有助於強化市場主體責任,引導規範市場主體重視信用,促進企業和個人自律,形成誠實守信的市場秩序;有助於培育全社會的信用意識,樹立良好的社會信用風尚,提高整個社會的誠信度。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推進企業誠信制度建設,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工商登記制度改革試點取得的成就與面臨的挑戰
近年來,國家工商總局指導各地工商部門在地方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改革登記註冊方式、推進科學高效監管等方面對工商登記制度改革進行了積極嘗試,積累了寶貴經驗。
工商登記制度改革試點取得顯著成效。在廣東省部分地區開展的工商登記制度改革試點,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深圳和珠海依託特區立法權,基本對工商登記制度進行了重構。東莞和順德通過地方政府文件規範改革,力求在國家現行法律框架下發揮最大的改革效應。各地工商登記制度改革試點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2008年以來,全國市場主體年均增長率為8.13%。深圳、珠海改革以來,新設市場主體數量同比分別增長98.51%和52.61%。東莞和順德改革以來,新設市場主體數量同比均增長20%以上。二是提高了行政效能。按照服務型政府的要求,降低了登記門檻,理順了證照關係,優化了審批流程,簡化了登記手續。最近開始運作的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也進行了改革,實行了“一表申報、一口受理”的工作機制,企業數量明顯上升,與去年同期相比,註冊企業數量增長了近5倍,註冊時間大大縮短。三是創新了登記監管機制。各地改革傳統登記方式,積極推進了註冊登記的便利化,全面推行網上註冊,建立電子營業執照制度,實現工商登記的電子化和網路化,提高了市場主體登記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和社會成本。
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斷完善工商登記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改革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放鬆對註冊資本的管制,是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的起點,也是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10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了公司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這是新一屆政府轉變職能總體部署和改革方案中的一項重要舉措。推行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要創新公司登記制度,降低準入門檻,強化市場主體責任,促進形成誠信、公平、有序的市場秩序。這些舉措將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順應廣大市場主體的熱切期盼,激發市場主體創造新活力。
工商登記制度改革面臨的挑戰。一是轉變觀念的問題。從政府層面來看,工商登記制度改革並不是簡單的放權,而是要把一些本應由市場、企業、行業自身進行調節和解決的事項逐步歸位,讓政府集中更多精力,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管好該管的事,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從企業來看,在獲得更多自主權的同時,更要加強企業自律,自覺履行出資義務,提高企業信用水準。二是提高法律保障的問題。改革工商登記制度與法制建設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如果完全依靠現有法律不進行改革創新,就會束縛思維、束縛發展;如果脫離法治基礎盲目推進改革,則有違依法行政的原則,改革最終也難以奏效。目前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決定規定的前置審批的項目多達200余項,涉及到多個部門,需要法律法規進行調整。如何在法治的引領下推進改革,在改革的實踐中推動法律修訂,是改革的一大難題。三是提高準入效率與維護市場安全的關係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要求我們必須通過簡政放權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市場機制的固有缺陷,要求我們必須在簡政放權的同時,提高市場監管效能,營造良好市場發展環境。改革工商登記制度,必須在提高準入效率的同時,保護好債權人和交易相對人的利益,保護交易安全。如何把“寬進”和“嚴管”兩個輪子都做圓了,讓車順利跑起來,需要深入研究。
三、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紮實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
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已在國務院部署下開始起步,工商登記制度其他改革也將逐步展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將準確把握好政府與市場、寬進與嚴管、改革創新與依法行政的關係,堅持改革的基本原則,做好改革的頂層設計,推進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促進企業誠信制度建設,營造良好市場發展環境。
始終堅持改革的基本原則。要按照便捷高效、規範統一、寬進嚴管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便捷高效就是要按照條件適當、程式簡便、成本低廉的要求,方便申請人辦理市場主體登記註冊。規範統一就是要實行對各類市場主體登記程式、登記要求和基本登記事項的統一,規範登記條件、登記材料,減少對市場主體自治事項的干預。寬進嚴管就是要在放寬註冊資本等準入條件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市場主體責任,健全完善配套監管制度,促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維護寬鬆準入、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認真做好改革的頂層設計。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止步不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將準確把握改革方向,始終堅持科學性和嚴肅性,做好改革的頂層設計,制定好改革的路線圖、時間表,紮實穩妥推進。認真總結試點地區有益經驗,在改革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做好改革後的登記工作機制和相應的配套措施,加快資訊化建設,完善法制保障,促進信用建設,打牢改革基礎。優化流程、完善制度,確保改革前後管理工作平穩過渡,切實讓這項改革舉措落地生根。
積極推進法律的修改完善。市場經濟的本質是法治經濟。要善於運用法治的思維和法治的方式推動改革發展。法治思維是法治社會的一種基本思維方式,使法律意識和法律文化相統一。改革工商登記制度同樣需要樹立法治思維,堅持依法改革,在法制框架下整體推進,加快修改完善市場主體準入與監管法律法規。目前,工商總局正在按照國務院部署,積極配合國務院法制辦及有關立法部門做好下一步修法的工作,抓緊提出修改《公司法》、《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建議,抓緊推進相關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的修改,確保改革依法推進。
大力推進企業誠信制度建設。按照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的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將運用資訊公示、資訊共用、信用約束等手段,構建統一的市場主體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加快規劃和建設,建立完善相關制度,將企業登記備案資訊、年度報告、資質資格等通過市場主體信用資訊系統予以公示。強化信用監管,用加強信用監管的方式促進企業誠信經營。完善信用約束機制,建立相應的激勵、警示、懲戒制度,將有違規行為的市場主體列入經營異常的“黑名錄”,向社會公佈,使其“一處違規、處處受限”,提高企業“失信成本”,增強企業信用意識。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社會組織在行業管理、監督、約束和職業道德建設方面的作用,形成鼓勵誠信守法經營的良好氛圍。
努力營造良好市場發展環境。市場監管是政府的四大職能之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是市場監管的重要力量。放寬工商登記條件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既要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積極服務市場主體發展;又要加強對市場主體、市場活動的監督管理,落實監管責任,切實維護市場秩序。這也正是工商行政管理職能轉變的方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將加快轉變監管理念,綜合運用行政、經濟、法律、自律等手段,努力構建符合我國市場經濟健康發展要求的監管體制機制。厘清監管職責,切實將“重審批輕監管”轉變為“寬準入嚴監管”。規範監管行為,始終堅持依法行政原則,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完善監管機制,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發揮行政、司法、社會組織和企業自身的作用,形成部門協同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和主體自治相結合的市場監管新格局。
(作者: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黨組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