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衛計委:實施“普遍兩孩”政策條件尚不成熟

2013年11月18日 09:01 來源:中國廣播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十八屆三中全會發佈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有一項新政關注度非常高,這個新政在民間的叫法叫單獨二胎,官方的正確叫法應該是單獨兩孩。政策無疑是好政策,但新政出臺還是留下了不少存疑的空間,為什麼現在仍然限定單獨兩孩,而不是普遍兩孩政策?面對好多家庭都會選擇出生的第二個孩子,我們將面臨哪些挑戰?好政策出臺,我們還需做哪些準備?

    昨天(17日)下午,人口學界多位專家就十八屆三中全會調整計劃生育政策召開座談會暢所欲言。針對上面的疑問,專家們紛紛建言獻策,一一做出分析。

    92歲的鄔滄萍是中國人口學會的顧問,30多年前他就曾多次以報告形式向中央建言,要實行獨生子女政策,用他的話説,當年實施這一政策確實是勢在必行的急剎車。

    鄔滄萍:我們最高一年出生人口接近3000萬,2950萬1963年,當時這個情況裏面,要是我們等到我們所有人都能覺悟,靠我們的文化水準高、靠我們的認識自覺來控制生育,我看沒有這個可能。80年的時候,當時還是提倡一對父母只生一個孩子,91年我們就嚴格控制人口,對我們來講我認為是急剎車,沒有其他選擇。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説,當年的計劃生育政策使我國人口過快增長得到有效控制,大大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但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人口形勢出現了變化。

    王培安:如果維持現行生育政策不變,婦女總和生育率將繼續下降,總人口在達到峰值後將快速減少,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減少,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預計到2050年左右老齡人口達到4.4億的左右峰值,約佔總人口的1/3,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2012年已經高達117.7,家庭傳統功能呈弱化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和諧問題。

    中國人口學會顧問張敏才説,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啟動實施單獨兩孩政策的決定,這是順應了歷史預期。

    張敏才:30多年前中央的公開信就説,在今後的2、30年,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就搞一代人,就搞2、30年,當初就是這麼承諾的。所以現在又是中央的決策實現了單獨,就是可以生二胎,一個家庭就是一代人獨生子女,回應了歷史的預期。

    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分析認為,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將會逐步改變我國目前面臨的多個問題。

    原新:到2050年大概只能夠增加總人口1500萬到2千萬,而降低人口老齡化水準,到2050年大致能夠降低1.2個百分點,能夠增加2600萬勞動力人口,和全世界性別比偏高的16個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們高高在上。比方説越南、印度、亞塞拜然、阿爾巴尼亞,這些性別比偏高的國家相比高5個點以上。在過去的30年當中,我們已經多餘生出來了2200萬到3400萬多餘的男孩,適當的放寬一下生育率,從自然選擇的角度來説,肯定會讓出生人口性別結構向正常的方向在走。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劉爽建議,單獨兩孩政策是許多家庭期盼的好政策,但同時也不能忘記對計劃生育家庭未來的保障。

    劉爽:我們這麼多年累積了這麼多計劃生育家庭,政府是不能忘記他們的,一定要給他們利益補償,要給他們保障。所以過去這些年,因為計劃生育這一塊我們採取了很多特惠政策,面臨國家現在新的形勢這樣一個全面深化改革,我們的科學政策怎麼跟普惠政策銜接的問題。

    西安交通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所長李樹茁教授認為,單獨兩孩政策確實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好政策,但同時也必須關注,好政策也將帶來不少挑戰。

    李樹茁:怎麼樣能夠合理的評估、引導整個社會大眾、政府官員、學界對這個政策實際效果的一個合理的評價,將來在操作過程中怎麼落實,哪些人群先啟動?它對現行的人口計劃生育的體制,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公共政策的優化都有巨大的衝擊,老百姓可能都覺得自己可以生第二個孩子,我們的市場準備好了。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喬曉春也建議,好政策要想取得最佳效果,許多方面還要早作準備。

    喬曉春:婦幼保健院的一個院長,他説這回政策一放開以後,肯定是大量的高危人群要生育,而且集中生育,他説我們醫院根本承受不了。以後預計就需要很多錢,我們還是應該多做一些準備。

    不少人疑問,為什麼現在還是限定單獨兩孩,而不能實施普遍兩孩政策,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對此表示,目前條件尚不成熟。

    王培安:一是會導致出生人口大幅波動,婦女總和生育率短期內反彈到更替水準以上,出現比較嚴重的出生堆積,給各項基本公共服務帶來很大的壓力。二是人口總量可能突破國家人口發展遠景規劃目標,並形成週期性出生人口波動,給我國教育、衛生等公共資源的配置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不利影響。(記者 馮會玲)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泰石正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泰石正

原稿件來源:中國廣播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