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首故紙堆中,泛黃的書籍銘記著那段歷史;不分晝夜地在網上尋覓,電腦“嗡嗡”地講述著過去的故事。向長者請教,更使那些年的那些事變得清晰、明朗,我似乎穿越時空回到過去。
1988年,我正上大三,印象深刻的是每個月的生活費突然不夠用。事實上,這一年,官方公佈的物價漲幅為18.8%,比1987年的8.8%上漲了一倍多,其中與居民生活聯繫最為密切的肉禽蛋和蔬菜價格都增長了30%以上。電視機、錄音機、電冰箱等耐用消費品價格增長高達50%。
還不只是物價。國民經濟的運作也有較大波動:供求總量失衡和經濟結構矛盾進一步擴大,通貨膨脹加劇,經濟秩序混亂。正是在這種形勢下,黨的十三屆三中全會召開。全會確定,把明後兩年改革和建設的重點突出地放到治理經濟環境和整頓經濟秩序上來。
治理整頓工作隨即全面展開。圍繞“治理整頓”這一工作中心,中共中央、國務院的一個個決策接連出臺:10月初,國務院發出關於清理固定資産投資在建項目、壓縮投資規模、調整投資結構的通知;10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清理整頓公司的決定;10月6日,國務院作出關於從嚴控制社會集團購買力的決定;10月12日,國務院發出全面徹底清查樓堂館所建設的通知;10月下旬,國務院作出關於加強物價管理、嚴格控制物價上漲的決定。
黨的十三屆三中全會以後一段時間的治理整頓,也是我國經濟領域改革走向成熟和深入的一個重要轉捩點,為新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此後幾年經濟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
隨後的幾年,浦東地區的開發、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正式成立、全國清理“三角債”工作的開展等等都使國民經濟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1992年3月,七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宣佈治理整頓的主要任務基本完成。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回望改革所走過的歷程,回味改革開放的一個個精彩片段,我們為已取得成就和所選擇的道路而自豪,也更有信心去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實現“中國夢”衝刺,我們依然沒有其他路徑,惟有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