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出臺“八項規定”、下發節日禁令後迎來首個中秋,各地初顯節約從簡、反對鋪張浪費的節日新風。但記者調查發現,嚴令之下,送禮現象並未絕跡。
記者輾轉拿到一家知名家電企業的2013年中秋客戶關係維護計劃。該計劃顯示,今年送禮範圍不僅沒有縮小,反而在春節“公關維護”的基礎上有所擴大,涉及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成都5個區域,總計人數360人,其中僅某一個機構部門就需要送出280多份禮物。
“禮單”將維護等級細分成“ABCDE”5個檔次,以董事長、集團等不同名義贈送給部門領導的價值也不同:有的送兩瓶紅酒和知名品牌的高端手機一部,有的送手機一部,有的送價值3000至5000元不等的消費卡,有的送會所的會員卡,最低檔的送價值158元、298元不等的月餅或其他産品。
“八項規定”出臺後,一些企業和個人還有“不能不有所表示”的思維慣性,既讓新規打折,也讓節慶變味。
“送三四百人其實不算多,我們企業全國要維護幾千人。”一家民營企業的負責人方先生説,“禁令”之下,民營企業主挺尷尬:“送禮錢不算小數目,我們也不想把這個利潤讓出去,可不送又怕關係斷了。”
方先生説,相關的政府部門和老客戶都要“打點”,一般部門領導送3000到5000元,部門裏的關鍵崗位1000元,部門裏的普通聯繫人500元。
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文軍説,企業根據對象權力大小,把人分成三六九等送出價值不同的禮物,這種送禮的“心思”已經明顯異化。人情和腐敗的界限已經模糊,禮物也成了“變味”的腐敗。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