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西方及港臺學者媒體熱議李克強經濟政策

2013年07月23日 17:04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參考消息》7月23日報道,李克強經濟政策引起西方學者媒體熱議,主要內容如下:

  中國經濟新政策非“休克療法”

  【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20日報道】李克強總理關於經濟增長上下限的表述,其實是對外資投行近日炒作的“李克強經濟學”的直接否定。其實,只要熟悉經濟史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巴克萊方案其實就是美國經濟學家傑弗裏薩克斯為俄羅斯開出的休克療法的變種,而俄使用休克療法結果慘敗。這種“誘錯式”的炒作,中國經歷得太多了。拋開外資投行的惡意,中國經濟也根本不需要波動,那是不必要的代價。

  【臺灣《旺報》7月15日報道】瑞銀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將“不做刺激,用短期經濟下滑而換取長期經濟增長”與“李克強經濟學”畫上等號,並未涵蓋其本質。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李克強總理最近提出“經濟下滑不出下限”的要求表明,他領導的新一屆政府仍然重視經濟增長,但不會採取一種魯莽的“激進措施”或者“休克療法”來解決面臨的諸多問題。

  【香港《頭條日報》7月15日報道】近期“李克強經濟學”在投資界引起廣泛討論,甚至産生了一定程度的誤讀。第一個誤讀,就是認為政府對經濟增長容忍度大幅下降,進而推斷今年GDP增長遠低於7.5%的機會很大。另一個常見的誤讀,就是對財政和貨幣去杠桿化産生過度憂慮,擔心會為經濟帶來極嚴重的負面影響。

  “穩增長調結構”仍是政策核心

  【美國《華爾街日報》7月15日報道】巴克萊創造出新詞“李克強經濟學”,用以描述李克強的經濟政策,意思是:不推出經濟刺激措施、去杠桿化加結構性改革。但澳大利亞投行麥格理的觀點可能更加貼切———中國將在改革和微調的混合模式下摸索前進。

  【臺灣《經濟日報》7月15日報道】臺灣政大教授童振源表示,巴克萊的“李克強經濟學”沒有明確目標,只是現象的觀察,而大陸早已展開結構調整。浦東(上海)臺灣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盛九元表示,巴克萊的只是一家之言,把問題過分簡化,“調結構、促改革、保穩定”才是政策的核心。

  【臺灣《經濟日報》7月16日報道】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等表示,儘管排除大規模刺激措施的可能,但李克強在廣西提出確保經濟運作處於合理區間,傳達了將維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的平衡,中國經濟成長率下限應是7%。若低於7%,可能採取擴大財政支出和降息來穩增長。

  【路透社北京7月11日電】無論是強調在金融領域守住系統性風險底限,抑或李克強此次明確“經濟增長率、就業水準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的提法,均透露出新一屆政府將以較往屆強勢的態度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而在政策選擇上或許會更多放在擴大內需、提振消費及加大節能環保方面的投資等。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周劍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周劍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