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媒體稱劉鐵男落網又為“二奶反腐”譜寫新篇章

2013年05月19日 14:09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一場近乎殘酷的多輪博弈後,原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徹底倒了。

  而他的名字為公眾所知,卻始於媒體人羅昌平的一條微博。

  目前,圍繞網路反腐的爭論仍此起彼伏,針對網路謠言的圍剿與加強網路監督的聲音交織一處,耐人尋味。

  結合當下中國體制內反腐現狀,黨政反腐仍是主渠道。因此劉鐵男的落網首先表明瞭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反腐倡廉的決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打老虎、捉蒼蠅”會成為凈化官場、震懾貪腐的主基調。

  根據媒體不斷披露的資訊,這個反腐碩果的取得是體制內外兩種力量的完美結合。

  2011年11月21日,《財經》雜誌刊出《中國式收購:一名部級高官與裙帶商人的跨國騙貸》一文,矛頭指向劉鐵男的妻兒。

  2012年5月,部分發改委退休高官聯合簽名對劉鐵男涉嫌貪腐的舉報信,這封信直抵中紀委。旋即,在這份舉報信上簽名的發改委退休高官,均被中紀委約談。彼時,中紀委對劉鐵男涉嫌貪腐的調查已經啟動。

  2012年12月6日上午,《財經》雜誌副主編羅昌平突然連發三條微博,實名舉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涉嫌學歷造假、騙取“走出去”信貸、包養情人,引起廣泛關注。

  黑色幽默的是,羅對外聲稱的提供直接證據的線人是劉已經反目的情婦,又為“二奶反腐”譜寫新篇章。這也説明,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官場體制下,民間反腐、社會監督的渠道並不通暢。

  無法否認,社會力量的強勢捲入,加速了體制內主渠道反腐的進程,使得整個事件在公眾高度關切下迅速推進。這再次驗證如下真理: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

  中間的一些插曲耐人尋味。在羅昌平實名舉報的當天下午國家能源局新聞發言人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韓喬生語)強勢回應稱:“上述消息純屬污衊造謠。”“我們正在聯繫有關網路管理部門和公安部門,正在報案報警。”劉案發後此舉被人民日報斥為“家奴”行徑。

  在舉報後,羅昌平微博還曾被網站禁言一週。而在主流媒體報道中,岌岌可危的劉鐵男出現了四次,其中還上了中國最重要的電視節目——新聞聯播。

  種種跡象表明,對於位高權重、羽翼深廣的貪官,反腐之路並不平坦,甚至可謂阻力重重。

  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列舉劉鐵男案一波三折的曲折歷程,除了表達對體制內外強大合力扳倒超級蛀蟲的敬意,更重要的提醒更多人其代價的高昂,以至於讓人憂慮:沒有深層的體制變革做配套,全面改革完善官員選拔任用監督機制,這樣的成果很難複製。

  畢竟,能集正義的老幹部舉報、強勢媒體曝光、記者冒險死追、情婦提供直接罪證的反腐案例並不多見。

  劉鐵男案再次將位高權重的發改委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媒體報道,早在十年前,劉鐵男擔任國家發改委工業司司長,手握工業項目審批權柄,是地方政府“跑部錢進”的主攻對象之一。他曾放言,副省長請我,我根本不理他們。

  就是這樣一個讓主管領導側目的幹部,在初次考核未過關、再次考核並未進行情況下,2006年底,劉鐵男被任命為東北辦副主任(副部長級)。

  這不得不讓人對現行的幹部選拔任用體制産生憂慮。在選撥缺少足夠民意支撐的前提下,內部提拔再無視民主程式,自然會為不稱職幹部大開方便之門。

  劉鐵男的落馬是國家發改委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腐敗醜聞。在現行行政體制下,發改委擁有巨大審批權,而很多審批項目並沒有明確的法律或行政標準,在審批過程中具體負責人的意見就可以直接影響千萬元乃至上億元投資。劉鐵男卸任前3月竟然突擊審批50個項目,權力之大之不受約束令人瞠目。

  這種審批權高度集中的情況,為權力尋租提供了絕佳的土壤。劉鐵男一家三口同時落網就是如此體制釀造的一個惡果。

  隨著劉鐵男逐漸淡出官場,今年兩會推出大部制改革,國家組建了新能源局,其職能明確為“擬訂並組織實施能源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研究提出能源體制改革建議,負責能源監督管理等。”在專家看來,我國能源市場化改革需要全盤考慮,統籌管理,而電監會與能源局合併正是體現了國家進一步統一能源管理的思路。

  必須承認,大部制在理順行政職能、加強科學管理方面有了長足進步,為以後順利推動深層行政體制改革、加強依法行政奏響了序曲。而將權力運作納入法治化軌道是避免劉鐵男事件重演的關鍵前提。

  因此,劉鐵男案背後體制內外反腐完美互動積累的寶貴經驗值得借鑒,應通過完善法規進一步實現常態化、制度化,廣開言路、尊重民意,使各種形式的社會監督能扮演黨政反腐的同盟軍;而預防類似貪腐事件重演,就必須通過深層體制變革——包括吏治完善、行政職能轉變以及推動法治政府來完成。

  天下無貪的實現,不僅在於反貪的力度和廣度,更在於權力運作的真正公開透明。石述思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