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兵在失蹤石碑處祭奠中國遇難者時留下的香 見習記者高歌 攝
歷史不該被遺忘。1940年至1945年,侵華日軍在佔領山東期間,將逮捕或俘虜的抗日軍民押解到濟受審,並在西郊琵琶山屠殺,留下一座“萬人坑”。
1952年,濟南市試驗機廠興建,“萬人坑”遺址被劃入廠區。但如今,濟南試驗機廠被兼併,廠區土地將重新開發,“萬人坑”遺址瀕臨不保。
意外
贖罪的人來了紀念碑不見了
清明節那天,試驗機廠區冷清如常。看門人老杜待在屋內,一邊翻看報紙,一邊在心中猜測——— “那群人”還會不會來?
在他的印象中,那群人幾乎每年的清明節都會在殺戮遺址點上香,跪在石碑前一一叩拜,一跪就是大半天,口中念叨著他不懂的話,祭拜長眠地下的遇害者。
“這是一群贖罪的人。他們曾是日本的軍人,在請求死者的寬恕。”陪同的導遊曾告訴他,自從中日兩國建交以來,這群老兵就陸續來到中國,祭拜當年殺戮的遇害者。他們來濟南就去兩個地方,一是五三慘案紀念碑,一是琵琶山萬人坑。果不其然,當日中午,遠道而來的贖罪人如約到達。但這一次,贖罪人發現了一個令人不解的變化——— “萬人坑”的石碑不見了。
文史資料顯示,1940年秋天,日軍挖坑造墻,在琵琶山修築堡壘,建起一個殺人基地。1940至1945年,日軍在此大肆屠殺抗日軍民,殺人手段極其殘暴,留下人間地獄般的“萬人坑”。1952年,濟南市試驗機廠興建,“萬人坑”被納入廠區,在遺址立起紀念石碑。1990年,試驗機廠擴建辦公樓,挖掘出大批遇害者遺骸,在山南麓立了塊新碑。此次失蹤的是立在“萬人坑”原址的舊石碑。
在失蹤的紀念石碑處,贖罪人點燃了一炷香,插在石碑原本的位置,再一次長久地叩拜,大半天都沒有起身。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一次或許是祭拜“萬人坑”的最後機會了。
命運
消失的紀念碑快消失的“萬人坑”
不僅這塊石碑消失了,“萬人坑”可能也將不再存在。濟南市試驗機廠的老職工透露了這樣的消息。
“原本的廠子沒有了,整塊土地賣出去了,很快要開發成商住,開發商説碑太礙眼,就派人把紀念碑清走了。”知情人士説。
濟南市試驗機廠在南辛莊西街,地處琵琶山的正南側,廠區面積數千平方米。最早的廠房是紅磚砌成的,大多建在廠區的東北方向,儘量避開“萬人坑”的遺址。
史料記載,1952年試驗機廠建廠,就曾挖掘出大量屍骨。1954年濟南市人民檢察院接到十六里河全體村民“萬人坑”控訴材料,經山東省人民檢察院上報至最高人民檢察院。同年12月,市政府成立聯合調查挖掘小組,分兩次挖掘了8個屍穴,確定“萬人坑”的大致範圍———東西長42米,南北寬40米,佔地面積1680平方米。
如今,在“萬人坑”的遺址,已經矗立著一座五層的辦公樓。試驗機廠的員工透露,這棟辦公樓是1990年前後建的,當時在挖地基時就發現了很多白骨,這棟大樓建成後,工廠在四週規劃了大片的綠化帶,“萬人坑”遺址就沒有再挖過土。
消失的紀念碑原本立在辦公樓東北角的花壇中。一棵兩人合抱粗的參天柏樹下,贖罪人清明節那天插的香還在原地。屬於那塊石碑的位置培著一層新土。
看門人老杜説,那塊石碑沒有失蹤,就在這一層土下面,開發商要求給石碑挪個地方,他就把那塊碑埋在下面了。
不過,消失的命運基本已成定局。“‘萬人坑’都留不住,單留下這塊石碑,還能有啥意思?”試驗機廠的員工無奈道。
追溯
改變了的國企改變了的土地規劃
不是不想留,是確實留不住。原濟南市試驗機廠副總徐玉泉説,關於如何處理“萬人坑”,試驗機廠也有諸多無奈。
1952年,濟南市試驗機廠建廠,由濟南市機械局管理,性質是一家國有企業,廠區土地是國家劃撥用地。上世紀80年代起,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這家老國企起起伏伏,受制于落後的産能落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2003年,一家民營企業兼併試驗機廠,試驗機廠的原有資産重組,廠區土地使用權轉手,土地性質是出讓用地,“萬人坑”遺址也在其中。生産試驗機的車間遷往長清,南辛莊的廠區只留了個“殼”,原有的辦公樓對外出租,為土地開發做準備。
徐玉泉説,早在前幾年,實施兼併的企業拿到了審批,土地規劃改成了商住用地,“萬人坑”並沒有特別標注,也被納入了整個土地規劃中。隨後,企業開始自行尋找開發商。截至目前,項目已經基本談成了。
他承認,石碑的失蹤確與開發項目有關,按照目前的規劃,“萬人坑”遺址會建成住宅,沿街有門頭房,一樓、二樓會建成商店,其他都是高層建築,“談合作的時候,人家看碑子在這,覺得不大合適。”
“哪能動哪不能動,規劃早就有方案了。這個坑肯定留不住了,部分小山能留下,新建的石碑也能留下,算是個象徵性的紀念吧。反正蓋辦公室樓的時候遺址就破壞了。”徐玉泉説。
期待
誰來見證歷史誰來挽救歷史
“要不是你們來問,我都不知道這個歸誰管。”一位原試驗機廠的負責人説。
他告訴記者,除了每年清明贖罪人來祭掃,這處“萬人坑”一向少人問津。
“原本我們是國企,單位就是國家的,什麼都好商量。後來單位是個人的了。人家交了土地出讓金,整塊地是人家的。‘萬人坑’在土地證沒有標注,保留這個東西有什麼用?白白佔著地方。”那位負責人説。
其實早在許多年前,琵琶山“萬人坑”就已獲批成為濟南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只是在“萬人坑”的遺址,如今已找不到任何與教育有關的線索。如果沒有刻意的尋找,也很難找到此處曾經是“萬人坑”的跡象。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琵琶山萬人坑紀念碑鐫刻著上述字句。提前知悉“萬人坑”命運的試驗機廠職工讀到這八個字,卻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廠子每個人都知道‘萬人坑’的歷史。過去的時候,我們就像守望者,守護著這一家工廠,守護著這一段歷史。現在我們什麼都沒有了。原來的工廠沒了,這個沒關係。這一段歷史沒了,我們是罪人吶!”一位員工説。
曾經的守望者知道,綠草茵茵,白骨森森,“萬人坑”中遇害者屍骨相疊。或以求生的本能張著口向上爬,或緊握插在肋骨間的匕首,或弓著身軀呈痛苦掙扎的樣子……他們以不變的姿勢,訴説侵華日軍殘害、奴役中國人民的痛苦歷史,控訴著日本帝國主義罄竹難書的罪行。
他們説,毀掉了“萬人坑”,就毀掉了歷史的見證。他們期待,有人能告訴他們,如何挽留“萬人坑”,如何挽留這段歷史。
相關連結
日軍侵華鐵證:琵琶山“萬人坑”
濟南琵琶山“萬人坑”,位於濟南槐蔭區濟微路路東,濟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自1940年冬至1945年秋,日本侵略軍在琵琶山下無數次殘暴屠殺。
1955年,侵華日軍戰犯供述,在琵琶山刑場被殺的人都是經第十二軍軍法會議判決死刑的人。這些人大都是由日本憲兵隊送到軍法會議的,不利日軍的思想犯、妨礙治安的中國人。有的被當作拼刺刀的對象,有的被澆上煤油燒死,有的被活埋,有的被日軍狼狗活活咬死,有的被挖去雙眼、心肝……
日軍屠殺後,有時在屍體上蓋一層土或石灰,有時什麼也不掩蓋。這樣,一次復一次,一年又一年,屍骨托屍體,屍體蓋屍骨,層層屍體,疊疊屍骨。每到天氣炎熱時,坑內臭氣沖天,殃及周圍數裏之村莊。
經查,在“萬人坑”實施屠殺我抗日軍民的日軍機構,主要是前日軍華北支那方面軍所轄第十二軍、四十三軍的軍、警、憲、特及濟南軍法會議和“新華院”。(選自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中華文史資料文庫》第5卷P638—641,中國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