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博鰲亞洲論壇熱點前瞻:傳遞亞洲聲音 探尋革新之路

2013年04月06日 08:37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4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郭程攝

  2013年博鰲亞洲論壇將於6日至8日召開,圍繞經濟復蘇、改革創新、區域合作、民生發展等議題,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知名學者和工商界翹楚,聚首海南島小鎮博鰲,直面革新挑戰,求解發展難題。為梳理本屆論壇的熱點和亮點,記者專訪了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等人士。

  中外“豪華嘉賓陣容”全球矚目

  空前的嘉賓陣容將使本屆年會成為亞太乃至全球關注的焦點。周文重説,習近平將首次以國家主席身份偕夫人彭麗媛出席論壇開幕式,屆時還將有7位總統、3位總理、2位議長、1位聯合國大會主席參會。此外,還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負責人和比爾蓋茨、索羅斯等工商界巨頭參會。

  截至目前,已有來自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多人確認參會,同時,有千余名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的記者和150多名外籍記者前來採訪報道。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處高級總監韓秀梅説,雖然本次年會的參會陣容龐大,但論壇積極踐行綠色環保理念,不僅減少了鮮花擺放,而且在餐飲和住宿等方面也“厲行節約”,力爭將論壇辦得既“豪華又綠色”。

  為亞洲經濟一體化滯後“問診把脈”

  周文重表示,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遠遠落後於歐盟及北美地區,在不少方面甚至不及非洲。在多哈回合談判受阻等背景下,地區經貿壁壘等區域合作“短板”使快速增長的亞洲經濟遭遇“瓶頸”,這需要周邊國家“握拳發力”。

  作為前駐美大使,周文重認為,美國重返亞太戰略以及推動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談判,衝擊了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

  “論壇目標是為亞太乃至地區外國家提供一個合作平臺。”周文重説,相信本屆論壇多達50場會議的“睿智火花”,將成為未來亞太區域合作的智力支撐。

  設立分論壇探討“亞美共贏”

  翻開本屆論壇的日程表,有關公共外交、國際關係、國際戰略等涉及地區安全的議題被引入論壇。據了解,這是論壇在議題設置上一直希望實現的突破。

  周文重説,年會針對美國總統奧巴馬第二任期內中美關係等國際關心的議題,專門邀請美國前海軍上將威廉歐文斯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前副總參謀長熊光楷上將參加,並設立了閉門會議“大選後的美國與亞洲”進行深入探討,雖然雙方目前都沒有擔任軍內要職,但其深厚的戰略背景勢必為閉門會議增添地區安全議題的分量。

  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楊希雨説,美國作為現今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亞太地區的發展不能沒有美國,但是美國在美亞關係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將成為論壇討論的重點。

  聚焦中小企業和新興市場發展難題

  中小企業在中國和亞洲一些國家遇到“融資難”“彈簧門、玻璃門”等困難。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首次集中求解中小企業“突圍之路”,數十位經濟專家與企業家將“現場把脈”。同時,相關論壇將發佈《小微企業融資發展報告:中國現狀及亞洲實踐》,詳盡詮釋小微企業發展之路。

  因為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中國和亞洲一些外貿中小企業步履維艱,導致市場對新興經濟體“失速”的擔憂。但據世界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速預計分別為3.5%和4.1%,其中亞洲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預計為7%以上,而全球新興市場增速預計為5.5%和5.9%。

  周文重説,圍繞新興經濟體“失速”風險,以及如何跨越“成長陷阱”等問題,與會的中外政要、經濟學家和企業家將深入探討。

  關注青年的創新和壓力

  “越是在經濟低迷的階段,市場越需要變革求新的火花。”周文重説,今年論壇主題突出“革新”,其背景就是國際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

  從反思改革到轉型創新,青年永遠是革新求變的重要力量。本次論壇尤為關注青年話題,青年領袖圓桌會議將從多方面給予青年精英展示理念和思想碰撞的空間。韓秀梅説,只有充分調動並保護青年的創新意識,才能源源不斷地為崛起的亞洲注入活力。

  新興經濟體大都屬於“追趕型社會”,青年人面臨教育、就業、住房等多重壓力。本屆論壇特別邀請臺灣星雲大師為青年講解心理壓力的排解與消化,體現了對年青一代的關懷。

  與企業家對話將是論壇“重頭戲”

  本屆論壇,中外企業家將有更多發聲機會,其與中國地方政府領導的接觸機會也將增加。

  7日,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領導將帶來城市群發展項目,在年會間隙舉行午餐會,與中外企業家舉行“餐桌上談合作”。周文重説,從去年的河南一省試點到如今的多省聯手出動,希望這種“直通式”的對話能促進中國內地的對外合作水準。

  除此之外,論壇還首次安排與會中國領導人與中外企業家專場對話,同時安排經濟學家“六問”企業家等活動。周文重表示,論壇始終希望能在博鰲架起一座“特殊的橋梁”,讓大家彼此傾聽,汲取各方智慧,共擔責任,共謀發展。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