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有所安 如何實現——聚焦清明節的殯葬話題
清明節又至,公眾對“死不起”、“殯葬暴利”的情況愈發關注。民政部日前召開清明節新聞通氣會,提出了清明節引導文明祭掃、落實惠民政策的諸多政策,相關負責人提出了“逝有所安”的良好願望。但在殯葬行業的現實中,墓地短缺、價格高等多種問題依然存在,在矛盾糾結中,如何實現這一良好願望呢?
現有墓穴十年用完?
專注于殯葬研究的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日前發佈“殯葬綠皮書”顯示,全國人口每年死亡約800萬,還在隨老齡化程度提高呈逐年增長趨勢;而大部分省份的現有墓穴都將在10年內用完。“殯葬綠皮書”指出,“入土為安”是中國人傳統的喪葬觀念,但由於土地資源短缺,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型城市很多公墓都出現墓地緊缺情況。
有數據顯示,在上海,44個經營性公墓共有土地7000余畝,已經使用的約為5000畝。如不開發新的墓地,最多使用7-8年;在北京,33個經營性公墓佔地面積超過1萬畝,已使用土地6000畝。在廣州,墓地資源已接近飽和,特別是市區墓園可出售墓穴數量已很少,只有周邊花都、增城相對寬鬆。
除了京滬廣,很多省會城市目前也面臨墓地飽和。南京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稱,南京市現存墓地面積約600畝,目前南京每年死亡人口約3.5萬人,其中近80%選擇墓葬形式,那麼現存土地只夠維持3-5年。
針對這種情況,不少城市開始對墓穴面積進行了限制。上海從2008年起各墓園的傳統骨灰墓葬佔地已限制在雙穴每座1平方米以內。在民政部等去年10月公佈的《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設標準(徵求意見稿)》中規定,城市公益性公墓獨立墓穴的單位佔地面積不得超過0.5平方米,合葬墓穴的單位佔地面積不得超過0.8平方米。
針對墓地緊張現狀,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副司長李波表示,各地政府會不斷調整公墓建設規劃,增加新的墓位數量;同時,根據國際經驗,墓地經過三代人迴圈後,部分墓位會荒廢,可以得到重新的迴圈使用。
為何“天價”頻頻出現?
殯葬業中的高價現象,在墓地價格和殯葬服務及用品價格中都大量存在,但兩者出現高價的原因並不相同。
以墓地價格來看,北京各大公墓低於每平方米4萬元的已經很少;廈門島外墓地突破每平方米2萬元,島內一墓地要每平方米8萬元;廣州最靠近市區的墓園最新價格一般為每平方米7萬—8萬元,普通的也在2萬—5萬元左右。與此同時,各種天價的奢華墓地也層出不窮,西安有的墓園裏還有總價近200萬的墓穴;部分北京天價家族墓地被曝售價已達每平方米35萬元。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馬金生認為,墓地價格普遍高漲的原因,根本上還是傳統入土為安的觀念同墓葬用地的供給存在尖銳矛盾使然。在墓穴用地供給有限而價格基本市場化調節的情況下,墓穴價格必然會保持高漲。“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墓園的經營者,利用殯葬行業供求雙方的資訊不對稱,來捂盤惜售抬高價格的情況。”
[ 責任編輯:何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