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媒體評論:熱議領導人“法學背景”,是一種期盼

2013年03月16日 08:07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領導者具有法律專業背景,對於推進國家的法治進程,對於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對於保障人權,都有著重要作用。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新的國家領導人過程中,一個“新聞背後”的資訊引起了熱議。這個資訊是:多名領導人有法學背景——國家主席習近平是清華大學法學博士,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是北京大學法學碩士,國家副主席李源潮是中央黨校法學博士。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是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碩士;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是華東政法大學法學教授出身,等等。

  大批政治家特別是國家領導人具有法律教育和職業背景,這是走向法治國家的一個共同特徵。對“人治”歷史悠久的中國來説,領導者具有法學背景,無疑更具有特殊的價值。因為經過法學教育訓練的人(包括工作後參加的法律學習和培訓),更容易形成一種法律思維,這種思維如果運用到決策上,會使得相關決策的出臺,更具法治的含金量,而這,正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建設“法治中國”所需要的。

  十八大報告提出,“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越來越多的領導者具備法學背景,對於提升整個官員群體法治思維水準,大有助益。

  領導人“法學背景”成熱議話題,其中反映出的,是公眾的一種期盼,這種期盼包括:

  一是期盼官員率先垂范,倡導“法律至上”的理念。俗話説,在法治國家裏,法律就是國王。法律是否擁有至上地位,區分著一個國家究竟是人治還是法治;而法律的實施水準,則檢驗著一個國家的法治成色。法律至上地位的確立,往往取決於官員特別是高層領導者的法律素養和法治意識。習近平總書記等高層領導同志對法治的特別關注,恐怕與其法學背景密切相關。人們期待,有最高層領導的示範,法律至上理念能夠在全社會特別是廣大官員中儘快確立。

  二是期盼法制建設進一步加速。目前,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但不可否認的是,仍有相當多的法律法規需要完善,也有一些新法律需要制訂。在未來10年,制度建設有望能得到更多的關注,實現“良法之治”的步伐有望能進一步加快。

  三是各級官員法律思維的普遍形成。各級官員能夠牢固樹立對憲法和法律的信仰和崇敬之情,習慣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從而逐步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出臺的政策與決策,更能經受歷史和法治的檢驗。

  四是期盼公民權利得到更有力的保障。法治的真諦是人權,也惟有法治才能真正保障人權。因此,期盼今後的日子裏,非法拆遷會大幅減少,公民的權利救濟渠道更加暢通,守法的公民可以免予各種非法行為的侵擾。

  一個人的學識背景,會影響一個人的未來,影響他的思維方式,影響他的做事效果。國家領導者相似的法律學識背景,必然會影響到治國理政的方式,影響國家的法治進程。“法治中國”的未來,也由此增加了更多的信心。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