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揭秘如何審議報告:常委到場代表發言稿不用審

2013年03月06日 08:14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昨天下午,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代表團開始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在歷年全國兩會上,都會出現一些“高見”,他們的聲音至今餘音繞梁。與往年不同,在今年兩會上,記者再未聽到諸如“高屋建瓴”、“立意高遠”之類的表達。與此同時,兩會之中,民眾開始關注代表們是如何審議報告,他們的聲音如何傳遞出去,又産生怎樣的影響。新京報記者 宋識徑

  小組會上 隨時發表意見常有辯論

  昨天上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政府工作報告。下午,代表們開始審議,對報告提出意見。

  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規定,代表審議工作報告,有三種會議形式,大會全體會議、代表團全體會議、代表團小組會議。近些年來,沒有再安排過大會發言。

  昨天下午,各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採用代表團全體會議的形式。會上各省區市黨政一把手都在場,國務院組成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分赴各團,聽取意見。

  代表團全體會議審議報告,是“一個説完一個説”,除了主要官員偶爾會打斷提問,其他代表一般不會主動插話。

  審議之前,代表會準備好要發言內容。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院長王勇超代表關注傳統文化的傳承,他計劃在審議時,就拓展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渠道發言。4日,他就準備好了提綱。

  代表團全體會議第一次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各省區市的黨政官員一般都要發言,而且還要“搶先”發言。在昨天的審議中,在廣東團,省委書記胡春華第一個發言;在江西,省長鹿心社首先拿到機會。

  按以往情況,地方官員發言,一般先對全國的工作給予肯定,然後介紹本省區市的發展成績。在提出意見時,會希望國家對本地區給予更多支援。有時,他們也會對一些涉及全國的問題發表意見。去年,某省省長就建議對改革進行頂層設計。

  代表團全體會議上,代表們發言話題很少有交集。江西代表團新聞官表示,在這樣的場合,會考慮讓更多不同行業的代表發言,體現代表性。

  從今天上午開始,人數較多的代表團將舉行小組會。

  武漢大學教授秦前紅有過人大任職經歷。據他介紹,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安排6次代表團全體會議,8次代表團小組會議。小組會是自由發言,可以隨時發表意見,容易産生辯論。

  常委到場 代表發言稿不用提前審

  在過去的一些審議現場,不乏“高屋建瓴”、“立意高遠”之類的表達。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態?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陳忠林説,審議報告時,首先要對報告表示一個態度,同意不同意。如果同意,就要説同意的理由。

  今年,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提出15項措施,改進會風,倡導代表發言緊緊圍繞會議議題,不講空話套話,不作彙報工作性、一般表態性發言。

  在昨天審議時,記者在會場沒有聽到“立意高遠”等表述。

  在每年的兩會期間,中央政治局常委除了參加所在團的活動,還要到其他代表團聽取意見。在這個場合發言,機會難得,有代表發言會有顧忌。

  陳忠林説,代表團會根據領導人的主管領域,安排熟悉相關問題的代表發言,通常,代表的發言稿要事先提交。

  陳忠林2006年曾在溫家寶出席的團組會上發言。當時,“我了解其他代表是提交了發言稿的,但是我確實沒有稿子”,因為“寫成稿子以後念不順暢”。但是他還是和團裏交流了發言方向。

  “我當時提出教育經費在國家財政支出的盤子裏越來越少。”陳忠林説,後來,汪洋説他這個問題提得好。

  陳忠林説,溫家寶總理的表態讓他很感動。“當時溫家寶説,陳院長,你説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改過來。”

  記者在採訪代表團會議時獲悉,今年,中央領導參加團組活動將有新風:不擺鮮花和綠植,不擺桌簽,不作一般表態性發言,每人發言不超10分鐘,代表不用提前提交發言稿。

  代表聲音 通過簡報快報媒體落地

  在陳忠林看來,在全國兩會上提出有價值的意見,並不容易。

  原因之一在於,報告本身已臻完美。武漢大學教授秦前紅説,現在強調民主,政府工作報告在起草過程中,已廣泛徵求意見,很多對報告的意見,在會前已經“消化”。“在這種情況下,要找到問題,必須有一定的水準。”陳忠林説,除了有膽量之外,還要有技巧,換一種表達方式,不過,提出好建議真的挺難。

  陳忠林不贊成僅用是否吸引眼球來評斷一個代表的履職水準。重要的是,是不是真正地抓住問題所在,提出有力的建議,並且用富有説服力的方式表達出來。

  代表發言的內容並沒有一定的規則,有代表把自己的建議案內容,在會上讀出來,讓大家知道。

  按相關規定和慣例,代表的發言會被記錄在案。大多數發言會被製成“簡報”,印發各代表團。

  記者查閱近年來全國和地方人大會議“簡報”發現,“簡報”中對代表發言的記載大多並非“原汁原味”,而是選擇要義,語言傾向書面語。

  秦前紅在武漢人大開會時,曾問負責記錄的工作人員,有些話為什麼不記。秦説,工作人員記錄沒有明確的規則。後來,武漢人大想出辦法,記錄要給代表本人審閱。

  秦前紅説,代表發言的法律性質不明確,有關部門不一定要給反饋意見。如果沒有媒體在場,又沒有被記錄下來,有時候發言就成了“空氣震蕩”。

  為防止“簡報成災”,全國人大改進會風的15條規定要求,改進會議簡報編寫發送方式。

  代表的一些重要意見、尖銳意見和重要動態情況,還會被專人編輯成“快報”,向大會領導機構、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反映。一位在湖南代表團負責記錄“快報”的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工作人員説,“快報”的記錄原則是,有則記,沒有則不記,不要求每場會議都有。

  “一府兩院”的負責人及工作人員,也會到代表審議現場。陳忠林介紹,他們會記錄代表發言,有的現場就能向代表解釋,態度很好。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