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柳斌傑:報刊刊號應該在市場上流通

2013年03月05日 13:41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刊號“稀缺資源”何時能在市場流通?數字時代“免費新聞大餐”還能吃多久?民營社會力量如何更好參與新聞出版業“蛋糕切分”?全國人大代表、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就新聞出版業的熱點話題暢談自己的看法。

  給自己工作的評價:優秀

  ——從書號的計劃調節到完全放開,從嚴格專業分工出版到鼓勵創新,圖書品種從十幾萬種到如今的超過四十萬種,適應了分眾化、對象化、個性化讀書趨勢。

  ——在新聞出版領域提出“兩種性質、兩種體制、兩種機制”的改革思路,事業産業分開,組建了120多家出版傳媒集團,49家出版傳媒企業在境內外成功上市,成了中國文化體制改革的排頭兵。

  ——推動市場化改革,使新聞出版業既生産精神財富,也生産物質財富,總營收入從10年前不到3000億元,一躍而到現在的1.6萬億元。

  ——減少對新聞出版單位在微觀層面的干預,清理、減少了100多項審批事項,下放了50多項審批權。

  ——法蘭克福書展在世界的精彩亮相、倫敦書展颳起中國風、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保護音像表演外交會議召開並締結《視聽表演北京條約》……中國國際聲望大提升。

  這樣的一些數字和事實,客觀地記錄了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履職以來的作為。

  “給工作打個分?客觀地……優秀吧。”面對記者的提問,柳斌傑爽快地給出評價,繼而哈哈大笑。

  寄語來者:三個願望

  然而,面對漂亮的成績單,這位以“務實、改革、創新、敢講實話”著稱的新聞出版總署署長,開誠佈公地坦言未來新聞出版行業更需要突破。

  “報刊刊號應該在市場上流通,全球都有報刊流通機制,我們也應如此。”在柳斌傑看來,推進報刊體制改革,解決刊號資源市場配置問題,是未來新聞出版結構調整、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之一。

  他形象地將現狀概括為“一方面多餘,一方面緊缺;該死的死不了,該生的出不來”。一方面,佔有報刊號卻辦不好、處於“半死不活”狀態,少數有刊號的刊物非法尋租、出賣版面;另一方面,該辦的報刊由於缺刊號而辦不起來。“數量很多,品質高的少,普遍規模較小,資源分散,結構不合理。”阻力主要來自既得利益者和主管主辦單位。

  那麼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呢?

  柳斌傑指出,解決問題要“三步走”。首先要通過改革優化報刊佈局;第二要打破刊號資源由單位部門所有的局限性,從全國層面出發重新配置資源;第三步就是報刊資源要力爭在市場上實現流通。

  他透露,改革的方向應為管理部門負責宏觀佈局和調控,只審核報刊出版單位的市場主體資質、準入條件。

  柳斌傑指出,要改變新聞出版領域地區封鎖、條塊分割的現狀,健全現代出版物市場體系,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出版物大市場,這是新聞出版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

  “還有一個願望就是要著力打造數字新聞傳播的國家級平臺。”在柳斌傑看來,新聞資訊的生産需要成本,但“網際網路平臺長期免費喝新聞牛奶,時間久了,誰來養奶牛呢?”他認為,傳統新聞媒體在數字傳播面前不能佔主導地位,網際網路、渠道商長期免費使用新聞資訊內容,這些問題並非單個媒體可以解決,根本解決之道在於建立國家級數字新聞傳播平臺,加大智慧財産權的保護力度。

  他表示,建設國家級數字新聞傳播平臺的進程中,要注重解決數字傳播版權保護問題,要通過加快推進科技與出版的融合發展,在改革中解決網路盜版、資訊免費下載等問題,以提高我國新聞資訊的原創率。

  第三個願望則是讓民營文化企業更好地參與新聞出版業發展,參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造就全民族文化創造力迸發的新局面。

  “當前,民營力量還未充分參與到新聞出版領域,要繼續放開這一領域,引導民間資本有序參與出版經營活動,努力形成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格局,總署已經出臺了《關於支援民間資本參與出版經營活動的實施細則》,並將其列入2013年新聞出版改革發展工作要點,下一步要抓好落實。”柳斌傑説。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芮益芳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