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日發佈了《全國旅遊餐飲評議調查報告》,調查結論顯示,餐飲業已成旅遊"宰客"現象集中爆發點。
從8月21號開始,中國消費者協會啟動了一個旅遊、餐飲消費者調查評議活動,收集了消費者對於旅遊、餐飲業的一些客觀評價,以及消費者對改進服務的意見建議,調查到9月20號結束。
餐飲業消費是旅遊的六大要素之一,也是旅遊者享受旅行過程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調查顯示91.73%的消費者表示會首選旅遊目的地的特色小吃點,因為尋找美食本身就是旅遊一大目的和動力,這也與休閒度假旅遊人群注重體驗的趨勢相符合。其次,有44.01%的消費者選擇連鎖餐廳,因為連鎖餐廳普遍有著比較完善的品質保障體系和相對整潔的就餐環境,而且價格也比較清明,在品牌認知度方面有比較大的優勢。
但是近年來頻頻曝光的食品安全問題成為中國社會的焦點,調查當中80.24%的消費者選擇最看中食材品質和新鮮度,這也直接體現了消費者對於食品衛生安全問題的看重。排名第二位選擇要素是口味,而價格要素排在第三位,這也表明瞭消費者仍然看中餐飲的性價比,但是願意為選擇適合自己口味和興趣的餐廳支付相對較高的價格。
這次從調查結果當中,中消協還指出從整個旅遊市場來看餐飲行業是宰客現象的集中爆發點,這也是消費者投訴比較密集的環節,調查報告稱部分季節性旅遊餐飲經營者受其條件所限,難以辦理經營類的證件和衛生許可證也成為食品安全問題的隱患。
消費者主要意見集中還有在跟團過程當中旅遊團餐的品質不高,餐廳衛生條件難以保障,還有景區內餐飲選擇餘地小而且價格偏高等等方面,消費者建議政府對於景區餐飲的物價應該進行適度的干預。
【央廣新聞 第一解讀】
吃一條魚花費6000元,點三個菜要4000元,今年年初曝出的海南三亞海鮮“宰客”事件引發社會強烈反響。旅遊餐飲價格到底該怎麼管?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北京匯佳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邱寶昌介紹説,目前一般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實行市場自主定價,但必須是明碼標價,嚴禁欺詐。
邱寶昌:這個定價要遵循成本,考慮到供求關係,還要誠信的定價,只要它是沒有搞價格欺詐,明碼標價,政府一般不干預企業的自主定價行為。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對它進行處罰?比如説虛標低價招攬顧客以高價結算這是價格欺詐,或者謊稱打折而實際上不是打折,像這樣的價格欺詐我們都可以依據違反價格行為的處罰相關規定,對違法者進行處罰,對它進行監管。如果它沒有這些行為,就是價格高一點、低一點明碼標價了,它也不違法,作為旅遊消費者可以去選擇。
邱寶昌同時表示,對景區內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政府應進行相應的指導。
邱寶昌:它因為是相對獨佔甚至有的是壟斷,那麼這種提供商品和服務,所以它的價格不是按照市場這種制度定價的,它以這種獨佔的優勢定位所以它定價極高,有的可能是在市場上幾塊錢,它在裏面定了十幾塊錢,你要去接受這種産品、購買這種産品,其實是認同它的價格,這實際上是一種很不公平,但是反壟斷法對這塊又不是很細,所以我認為對景區商品和服務價格政府要給予一定的指導。(記者侯艷)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