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變福利房?
武漢有企業自建保障房,該企業職員廉價購得兩套,準備轉賣
記者在河南鄭州調查發現,當地數百套保障房拿出來無人問津。此類現象在武漢等地也曾出現。
5年建3600萬套,如此密集建房,對於這一任務,住建部部長姜偉新曾表示,2012年中期,將對“十二五”保障房建設展開中期評估,以確定3600萬套原定規劃數是否需要調整,“需要的話應該進行調整,實事求是”。
此外,保障房異化為福利房的風險也為社會關注。
保障房概念不清,各地自定義保障房。企事業單位集資建房被納入保障房建設任務。一些地方出現濫竽充數情況,並因此導致國家明確禁止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集資建房復蘇,産生新的不公平。
在武漢經濟開發區,東風本田、中糧等企業的自建房也進入了保障房項目,去年,兩公司的自建房分別被武漢市“籌集”310套和50套,充作武漢市經濟開發區的保障房任務。
武漢沌口一位知情人向記者介紹,東風本田正在建設員工福利房,“三四千元賣給職工,作為福利分房。不過要求員工拿到房子在公司工作5年之後才能賣”。
一位東風本田的職工親屬對記者稱,他家已購到兩套房,正在等待市場行情出手。
記者未能得到武漢東風本田公司對此的回應。
記者就此向武漢市住保局相關負責人求證。他稱,鼓勵企業自建公租房分給職工,但是該局將嚴格控制,嚴禁企業出賣房子,以防止其變性成福利房。
要克服6個問題
住建部部長姜偉新曾總結,保障房存在品質、騙租騙購等問題
記者在鄭州調查,發現當地一些經適房項目建於遠離市區的“鄉下”,教育、衛生等公共配套設施一片空白。
保障房品質問題也不容小視。
在深圳,本報記者調查發現,獲得“深圳市優質結構工程”等多項榮譽的深雲村經適房項目出現樓板、墻體大面積裂縫,甚至出現從樓頂到樓底的貫穿性裂縫。引發居民強烈質疑。
“專家組一致認為出現的裂縫為非受力裂縫,不影響結構安全。”4月23日,深圳市住建局給本報記者書面答覆稱,針對深雲村保障房小區居民投訴,施工單位和市住建局曾先後五次組織專家論證。
“那些都是建築行業很難克服的‘通病’,屬於品質缺陷,在條例規定的保修範圍,可以保修。”該局品質安全監管處副處長梁偉橋稱。
2011年,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中國保障房建設目前主要有六個方面問題:
規劃佈局有待改善,交通等外部配套設施的建設相對滯後;保障性住房工程品質有待提高,個別工程還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築材料,存在品質安全隱患;分配和運營管理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一些地方出現了騙租、騙購情況;建設資金籌措和徵地拆遷壓力比較大;法規建設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