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黃奇帆:改革開放和民生建設的“重慶探索”

時間:2012-03-09 09:48  來源:新華網

  民生導向、縮差共富發展之路如何走?

  記者:近幾年各級政府保障和發展民生,都在大力地強調、推動和實踐,實際上這也是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重慶明確提出了“民生導向、縮差共富發展之路”,請談談這方面的考慮和做法。

  黃奇帆:這是重慶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過程中形成的工作重點和工作思路。我們認為,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有三個層面:

  第一層面,和經濟的拉動力有關,比如説,原來靠外需拉動,現在靠內需拉動;原來靠投資拉動,現在靠消費拉動,是“三架馬車”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所以,中央強調科學發展觀念的落實,不僅要求調整産業結構,而且要調整發展方式;

  第二層面,和人與自然的關係有關。科學發展觀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要求經濟社會發展滿足生態環保,能源消耗,技術進步的要求,這是一個科學理念;

  第三層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最高境界就是民生導向,就是內需發展,消費拉動的發展方式。西部開發了,兩極分化了;蛋糕做大了,差距拉大了,如果出現這樣的問題,也是對科學發展觀沒有貫徹到位。要落實科學發展觀,最高境界就是要走民生導向的共同富裕發展之路。

  重慶市委市政府在研究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時,要求基本解決調整三架馬車的拉動方式,認清調整人與自然和諧和生態環保的科學意義,同時要使城鄉之間、貧富之間和區域之間的差距有所縮小,通過縮小差距,走共同富裕之路。這種基本思路表現在2010年,我們提出了民生導向的“民生十條”等,又體現為2011年的“共富十二條”,資金來源是政府和社會兩個六千億,資金去向農村六千億,城市六千億,通過這些措施,使我們經濟快速發展,城鄉差距縮小,貧富差距縮小。

  事實上,去年我們農村收入和城市收入的差距縮小了,同時基尼系數也從0.438下降到了0.421,我預計今年會下降到0.4左右,如果我們每年下降0.02,五年能下降0.1,就可能從原來的0.438下降到0.34或者0.35。這是我們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民生導向發展的關鍵所在。

  小微企業的大作用如何發揮?

  記者:一個社會要真正富裕,需要發展“草根經濟”,需要有千千萬萬的中小企業、微型企業。國家高度重視小微企業發展,去年下半年,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專門研究支援小微企業發展的措施;小微企業再次頻繁地進入理論界、經濟界以及各級政府視野。請談談小微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以及重慶市在支援和促進小微企業發展方面的做法。

  黃奇帆:我認為,這裡有一個實體經濟發展增加就業的問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危機有許多具體表現形式,比如,有醫療保險支出太大形成的債務危機、生態環保等危機、金融危機等等。這些危機當中,根子上的危機是就業的危機。

  一個地方只要就業充分,那麼這些就業人群所代表的那些工廠交稅就多,政府收入就多。就業多的地方,養老醫療保險費企業也在繳,如果失業人群多了,養老費就繳納少了。所以就業一減少,政府的債務危機更嚴重,政府的社保危機更嚴重,政府的金融危機更嚴重,房地産也壞賬了,一切的危機都和GDP發展、就業發展有關。

  可以説,人類的絕大部分就業都在實體經濟裏,所以當今世界就業的爭奪,就業崗位的爭奪,就業的發展,是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最最惦記的一件事。

  現在地球上70億人,有30億人是老人小孩,剩下40億是要工作的人,其中,10幾億在農村工作,城市居民無論中國、美國、歐洲還是東南亞,全球的就業人群有25億人要工作,但是全球目前真正可以讓人一星期去工作40個小時穩定就業的崗位沒有超過15億個。也就是説,有相當多的人是處於一個星期幹10小時、20小時,十分不穩定的,沒有體面穩定的就業,人就沒有尊嚴,貧富差距就會拉大,所以就業率低了,社會就不穩當。

  如何解決好就業呢?實際上就是要發展實體經濟,就要為實體經濟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就這方面而言,重慶在理論上認清了這麼一個重要性,在兩個環節上推動了就業:

  第一、在市場環境和投資環境上,我們提出了“五低”環境,即“低稅費成本、低房産土地成本、低物流成本、低金融融通成本、低要素成本”。産生洼地效應,財富就直接往你這裡流,就産生了更多的企業。去年我們企業數量增長23%,增長率全國第一;

  第二、我們對民營企業的發展,採取了分類指導方針,根據國務院的相關方針政策精神去具體落實。對於民營的大中型企業,我們同等國民待遇。對於民營中小企業,幫助解決融資難的問題,真正的關心它。對於小微企業,有一技之長的人,給予資本金補助,去年凡是小微企業創業者,只要他帶了十萬元,七八個人一起幹活,我們就給三到五萬撥款補助,提供貸款和稅收優惠,小微企業就欣欣向榮,兩年我們增加了5萬多個微型企業,形成了40萬人就業。 對於個體戶,我們給他們生存空間,讓他們在合理的空間裏去活動。

  重慶的民營經濟最近幾年每年持續以20%在增長,市場環境比較好,就業崗位充分發展。總的來説,“五個低”的投資環境,加上對民營經濟“四個分類”的有效指導,使得重慶民營經濟企業增長率全國領先,重慶的就業崗位比較充分。我相信,今後世界競爭,地區競爭中,誰把就業工作搞得更好一點,哪個地方就更和諧一點,發展也會更快一點。(新華網記者 黃庭滿 姜春媛 韓元俊)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分享到: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