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兩會”代表應以怎樣的姿態代表人民?

時間:2012-03-06 14:49  來源:中國江蘇網

  “兩會”正在進行時,網路上針對“兩會”資訊的聲音空前頻繁,有專家學者對兩會內容的分析解讀,有各路名人對各項提議的關心譴責,有對暴露智商的雷人提案的諷刺和無奈,更有對不作為代表的遺憾和指責。當然,更有細心的網友以各種各樣的照片“曬”出兩會代表讓人質疑的另一面,從不經意暴露在媒體鏡頭下的奢飾品(愛馬仕皮帶,菲拉格慕皮鞋,百達翡麗手錶,驢牌手包)到娛樂化(熱衷於拍照賣萌的代表)形式化(瞌睡式開會)的大會,在嚴肅莊嚴的兩會之外增添了別樣趣味的風景。

  準確來説,這樣的現象並不是壞事,最根本的一點,反應了人們對兩會的關注和關心,體現了人們民主政治意識在不斷的增強,更重要的地方是人們通過自己的聲音來強調關乎自己柴米油鹽的民生問題。所以,有異議的聲音的産生正是兩會存在的正常狀態。反向思考一下,我們或許也可以譴責這些個喜歡“雞蛋裏挑骨頭”的朋友們,但換言之,完全統一完全沒有反對之音的社會,那會是一個正常的社會嗎?至少我們當前無法也不能走向這一步,因為誰都知道,表面安寧平靜內部矛盾重重,那會是一個多麼可怕恐怖的環境?

  千萬別説兩會是代表們的個人表演,代表們上兩會首先代表了普通百姓的利益,他們只是借助兩會的政治平臺,為民納言獻策,充當百姓利益的傳呼聲。如果説普通老百姓對兩會失去了關注的興趣,我們當然不會耳聞諸多異議的發聲,那些為不盡職的代表們痛惜、指責的關切之情也隨著消失,假設此類“如果”成了事實而存在,結果只有兩種可能,要麼人們對代表和政府失去了真正的信任和期待,要麼人們對社會和自己本身已經到了麻木和絕望的地步。

  小崔説,你不能指責老百姓天天發牢騷,因為有牢騷,恰恰説明老百姓還有期待,咱們見過上吊、跳樓、自焚的人發過牢騷嗎?沒有,因為他們已經絕望了。所以,兩會上代表老百姓利益的代表和政府不能反對不同的聲音,恰恰相反的是,代表們應該將老百姓的反對、牢騷反應到兩會上,只有這些反對、牢騷所代表的切實問題得到得到了解決,自然才會出現讚揚和肯定的聲音,代表們的存在才有了真正的意義,這才是兩會召開的根本目的和實質意義所在。

  因此説,“兩會”不只是局限在人民大會堂而已,代表們更應該關注兩會之外的地方,那更是老百姓參與兩會的場所,他們用自己的聲音表達了自己的利益和期待,每一屆兩會之外的聲音多或少、好或壞都實際上是對兩會品質的一種評價,完全疏忽不得。不恰當的借助謝泳先生説的一句話:在一個正常的社會裏,政府應該聽聽不同的聲音。一個政府犯錯誤是難免的,而我們的歷史是,一個政府從來都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聖人之舉,這是很可怕的。

  另外,“被代表”三字在兩會期間適用度如此之高的原因,還在於一些代表的言行舉止實在讓人汗顏十足,從“雷人提案”、“啞巴代表”到“挂名代表”,無一不顯示有些代表的為民意識是“小學文化”,對兩會的重視程度常常都是以一些超出人類想像力的提案來暴露自己的智商,面對老百姓的質疑不是反思不足倒是執迷不悟繼續自以為是,在老百姓急切盼望代表履行為民説話的權利時,卻始終佔在茅坑不拉屎最後還面不改色。只能説這些代表,究竟代表的是誰?物價、房價、醫療改革、食品安全、教育改革、住房改革、社會保障、就業問題、收入分配改革、腐敗問題,百姓是怨聲載道,代表們似乎是不食人間煙火嗎?

  恕我無知點吧,我甚至希望看到我們的代表們在會議上不是和諧聲一片,而是在熱議和爭吵聲中進行,甚至是打架也無所謂。當然,打架不是為了打架而打架,更不是為了私人的恩怨利益在打架,而是為了自身所代表的百姓利益在打架,這樣的代表才真的是民意代表,而不是會議上意見一致統一,現實中老百姓卻是怨聲載道的狀況。

  慶倖,這樣的會議雖有生之年也無法遇見,但開始為民著想為民説話的代表,在這個老百姓常“被代表”的環境下,他們勇敢並堅決的代表著老百姓的利益,這些代表才是我們心中合格的民意代表。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李博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