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濟南市泉城廣場,兩名清潔工正在用拖布清潔地面,不遠處是一獻血車。歷年1月份,國內多個城市的血液儲備告急,今年血荒的情況更加嚴重。當前,公眾對獻血安全性有質疑,緩解“血荒”需先治“心病”。有專家認為,公眾獻血熱情的下滑正在倒逼制度的改良,在目前的現狀下,當務之急是改變用血機制,比如增加透明度,厘清費用,真正做到讓無償獻血者放心。
制度完備程式規範透明 提高民眾無償獻血意願
中國式血荒尋求破解之道
近日,一條求獻血的微博在網上流轉。那是河南人程雲濤發的。他三歲半的兒子保羅患了白血病,好不容易住進北京道培醫院,卻被告知不能手術——因為沒血可輸。“保羅的血象已經往下掉了,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危險。”程雲濤急得兩天三夜未合眼。
血確實缺。道培醫院裏上百人的治療都停了下來。醫生讓程雲濤自己想辦法。程雲濤無奈之下想起了網路。他的求救得到了回應。有六個人志願為保羅獻血。這讓程雲濤大喜過望。可是,希望很快變成失望。
最先來的兩個志願者不符合獻血條件,或體重不夠或血小板不足。接著來的三個志願者等不及繁瑣的手續走掉了。只剩下一個志願者。萬幸的是,這個志願者有足夠的耐心,也符合條件。他的血救了保羅的命。
隨著日益嚴重的“血荒”,程雲濤式的遭遇正在變得越來越平常。人們不能不思考這場“荒”來自何處,如何消除。
為什麼採血車上驗血只需三分鐘
人民日報社會版與人民網2010年11月份《今天你獻血了嗎?》的調查顯示,在參與調查的7814人中,因為害怕被傳染上病而沒有獻血的人佔13.2%,擔心獻血對身體有傷害的佔5%。
北京大學教授孫東東認為,中國人獻血率低,一個重要原因是觀念問題。中國人和西方人觀念不同,中國人覺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動一毫一發都不行,要保持完整性。這個觀念不僅成為了獻血的桎梏,也阻礙了器官捐獻的發展。然而,“在一些國家,人們通常認為獻血是光榮的事,很多公民主動去,中國人卻覺得能不獻血就儘量不獻。”
許多人擔心獻血影響健康。網路上關於獻血陰謀論和後遺症的文章非常多,也的確有不少人反映身體在獻血後出現了這樣或者那樣的的不適。
記者對採血車進行觀察和走訪之後,一個最大的疑問就是:為什麼去大醫院進行一次正常的血液化驗,大概需要三天左右的時間出結果,而在採血車上只需要三分鐘?
武漢市血液中心副主任姚立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血車上一般配備“一醫(生)一檢三護(士)”,獻血者上車之後,要經過諮詢、填表和初檢三個步驟。通過填表可以排除相關的疾病,比如肝病;而通過初檢,則可以確定獻血者是否適合獻血。然後還會有一個復檢,復檢包括用試劑對艾滋病和B型肝炎等傳染病進行檢查,且要做兩次。經過復檢,約有98%的血液可以使用。
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的一名員工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3分鐘的快速檢驗肯定是科學的。與我們平常在醫院做血液化驗不同,獻血時,檢驗的東西比較少,主要排除相關的血液傳染病。
而平常在醫院驗血多是為了輔助診斷或加強確診,所涉及的項目包括血常規、血生化以及血氣分析等很多種,因此頗費時間。
這名工作人員説,如果獻全血的話,傳染病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因為針頭紮在靜脈裏頭,不會導致傳染病。有傳染病危險的是血漿單採,像以前河南上蔡等地的艾滋病村,就是由於血漿單採導致了肝炎和艾滋病的傳染,主要原因還是不按規則操作。如果按規則操作,是沒有問題的。
軍事醫學科學院許金波教授告訴記者,血液是一個再生的組織,現在採血的量遠遠構不成對肌體的傷害,它很快會恢復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