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中國未來呈長期溫和通脹 物價漲勢趨緩形勢難樂觀

時間:2012-01-05 08:2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去年8月以來CPI增幅連續回落,特別是2011年12月的CPI,專家們普遍預測是4%左右。對於2012年的物價走勢,大部分專家和機構認為總體漲幅將繼續走低。

  雖然通貨膨脹陰霾開始漸行漸遠,但控制物價上漲的警鐘仍需長鳴。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特別提醒,對於抑制物價上漲過快也不能放鬆,還需要合理管理通脹預期。他説,從國情和發展階段來看,我國經濟較容易出現偏熱的傾向。從國際上來看,新興市場CPI一般比發達國家高。因此,對於通脹不能掉以輕心。

  1

  結構性通脹因素依然存在

  對不斷趨緩的CPI數據不能太過樂觀。周小川表示,首先,從2011年設定的全年累計通脹目標為4%左右來看,應該説今年可能較難實現,最終會在5%左右。其次,從技術上來講,月同比的數字會給人一些錯覺,要對數據做統計上的或數學上的進一步解釋。總之,通脹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還不能忽然變得非常樂觀。

  多數專家認為,雖然2012年我國物價總水準上漲壓力明顯降低,但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日趨複雜,國內生産資料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結構性通脹因素依然存在,因此,今年中國抗通脹穩物價的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有機構預測,今年初,CPI將出現一個反彈。由於2012年元旦、春節同時出現在1月份,農産品價格在1月還將繼續上漲,進而導致1月CPI同比漲幅高於2011年12月。同時,2012年的貨幣政策總體上較2011年將適當放鬆,這將增強銀行的信貸供給能力,因此不排除CPI在後期出現上漲的趨勢。

  2

  通脹壓力會長期存在

  “通貨膨脹的壓力始終存在”。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室副主任丁茂戰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通貨膨脹從本質上講是貨幣現象,在GDP總量確定的情況下,貨幣發行越多,物價上漲幅度越大。去年,雖然採取了一系列穩健的政策措施,貨幣供應速度被壓了下來,但供應總量仍然不少。

  丁茂戰認為,目前迫使價格上行的因素仍然很多。世界各國普遍繼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振蕩,繼續上行不可避免,輸入型通脹影響始終存在;國內生産要素價格輪番上漲,收入分配改革必然表現為提升工資水準,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對資源要素進行市場化改革,最終也表現為價格上漲。

  國際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指出,未來我國的通貨膨脹壓力仍然較大,且具有長期性。他表示,要解決中國的通脹壓力,還需從調整經濟結構著手。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稱,未來若干年,中國經濟仍將面臨較大的通脹壓力。主要原因是勞動力成本逐步上升,因而在大週期上,此輪通貨膨脹將是持續性的,未來5到10年都會存在介於3%到5%之間的溫和通脹態勢。

  3

  貨幣政策應穩健中擇機微調

  一方面物價漲勢趨緩,另一方面未來通脹壓力依然較大,為既保增長又穩物價,此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2012年經濟社會發展要突出把握好“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分析未來的貨幣政策,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傑認為,通脹的壓力決定了2012年的貨幣政策以穩健為基調,但是考慮到2012年經濟增長速度下滑的風險,預計相關部門會不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丁茂戰建議,控制通貨膨脹要從多方面入手,一是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決不能放鬆銀根,在這種總基調下,為穩定增長擇機微調;二是抓好農業生産,確保糧食和農副産品産量穩定增長,尤其是打通流通環節,不能傷了農民的積極性;三是做好應對特大自然災害的準備,不要指望老天連年“保祐”,防止因大災造成生産供應緊張;四是出臺各項改革措施,要充分考慮通脹因素,要考慮人民群眾承受程度,擇機而動,避免因為改革幅度過大、過頻,導致資源價格、人工成本上升,從而助推通貨膨脹。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認為,2012年宏觀調控政策要實現抑制物價和穩定增長的雙重目標,就要改變2011年前三季度單純用收緊銀根的辦法來抑制通脹的調控措施,要通過增加供給來抑制通脹,特別是實現生産和需求之間的供需銜接。(記者 羅蘭)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