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快 臨終關懷機構鳳毛麟角

2011年12月27日 16:08:23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快,臨終關懷機構卻仍是鳳毛麟角。生命的品質和生命的長度同等重要。老人、尤其是身患絕症的老人,生命的最後一站,誰來陪伴、呵護?昨天,記者從西城區了解到,該區正在試點推行社區居家臨終關懷模式,由社區醫護人員、社會工作者、志願者入戶開展關懷服務。

  眼下,西城已經搭建起覆蓋德勝、金融街、西長安街三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生命關懷服務網路,組建了第一支衛生專業志願者隊伍,註冊成立了西城區生命關懷諮詢服務中心,為全區54位癌症晚期病人提供臨終關懷服務,已送走20位患者。

  背景

  臨終關懷機構全國僅150家

  “人口老齡化、高齡化已成為當下社會主要特徵,伴隨著老年終末期疾病、癌症發病率和高齡老衰等疾病的增加,老年人群迫切需要臨終關懷服務。”西城區醫學會會長程湘梅介紹説,2010年西城區60歲以上老齡人口超過28.6萬,佔全區總人口的21.5%。80歲以上高齡老人超過5.95萬人,佔老年人口的20.8%。據預測,到2020年,全區老齡人口比例將達到30%,平均期望壽命超過85歲。

  與此同時,惡性腫瘤已成為我國城市居民的首位死因,我國癌症患者每年新增240萬人,每年死於癌症的患者已超過160萬人。“老年終末期疾病、老年癌症發病率和高齡老衰臨終者每年都在增加,迫切呼喚臨終關懷服務。”程湘梅説,目前我國提供臨終關懷服務的主要以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為主,而全國開展臨終關懷的醫療機構、養老機構僅有150家,容量極其有限。“開展社區居家臨終關懷服務勢在必行、任重道遠。”程湘梅説。

  成果

  專業醫護志願者到府關懷

  把醫療、養老資源引入家庭,讓老人足不出戶享受到臨終關懷。這是西城區政府近3年來,主推的一項社會建設項目。2009年至今,西城區老年衛生協會、區醫學會聯手德勝、金融街、西長安街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及豐盛醫院等單位,對社區居家及敬老院的300余名老人進行調研,確定了以有需求的晚期癌症、慢性病末期生存期少於60天的患者為服務對象。服務內容包括對臨終者進行評估,開展醫療護理指導、緩解疼痛、心理慰藉、轉介以及患者去世後對家屬提供哀傷輔導等。

  “項目探索的是能使更多的老人享受到低成本、廣受益的城市社區居家臨終關懷服務模式,這正是項目的特點及社會效益所在。”區老年衛生協會會長徐素英介紹説,項目組經過3年實踐,最終確定了依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社區醫護人員、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形成服務團隊入戶開展社區居家臨終關懷服務這一模式。

  為此,區老衛協、醫學會先後招募近300名具有中高級職稱的西城區衛生專業註冊志願者,這支志願者隊伍深入社區,開展臨終關懷服務、健康講座、為老服務、心理護理等志願服務。僅去年10月至今年6月,西城區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為54名臨終患者和家屬實施臨終關懷服務,為臨終患者進行持續性疼痛治療,對其進行生活自理、營養進食、穩定睡眠、褥瘡護理、康復等方面的指導,同時進行心理輔導。

  “我們還完成了臨終關懷服務的十個服務規範、兩本培訓教材、六個課件、兩本指導手冊等,在臨終關懷服務和培訓中已經開始使用。”徐素英介紹説。

  範本

  治療費用僅為三級醫院1/10

  “癌症患者要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很多腫瘤治療的花費更是集中在臨終階段。”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韓錚錚算了一筆賬,癌症患者在三級醫院每日的住院費用平均算下來要2586元,而在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平均住院費用不到250元。

  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2009年10月,成立了西城區首個臨終關懷科。“我們對於癌症晚期的患者採取最基本的醫療保障,不用高精尖的設備,避免創傷性地檢查。”韓錚錚介紹説,癌症晚期病人最明顯的五大症狀就是疼痛、噁心、嘔吐、便秘和失眠,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志願者通過姑息治療和心理慰藉的方法來緩解腫瘤造成的各種症狀及疼痛,提高患者生活品質,減輕費用負擔,讓患者有尊嚴地離去。 本報記者 鞏崢 通訊員 楊穎

  (來源:北京日報)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責任編輯:芮益芳]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