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北京市50個重點村啟動整體轉居 村民將變成居民

2011年10月17日 11:22:49  來源:新京報
字號:    

  從農村變為社區,從村民變為居民,正在推進中的北京城鄉接合部改造50個重點村,將如此整體轉居,融入城市社區管理體系。村民變居民所需補繳社保等資金,由徵地、項目投資承擔。

  “種田無地、上班無崗、參保無份”,為防範城鄉接合部改造衍生出此類無土地、無工作、無保險的“三無農民”,昨日,北京市政府發佈《關於城鄉接合部地區50個重點村整建制農轉居有關工作的意見》。

  村民社保問題三步走

  與其他城市相同,北京城鄉接合部改造開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但由於相關制度不健全,導致農民失地後社保等生活保障無著落。以高碑店鄉為例,失地農民曾達16519人,失業人員一度高達8000多人。

  《意見》著重部署了50個重點村村民的社保問題,要求“三步走”:區政府調查未加入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的農轉居人數,上報市政府;市政府轉請市人力社保局會同相關部門,匯總並制定方案;經市政府審批後,區政府以批准日期為時點,起算參加社會保險人數及社會保險費。

  補繳社保“專款”承擔

  拆遷、建安置房、為失地農民補繳社保等農轉居所需資金,由區政府統籌協調解決,允許多途徑籌措。

  對於通過土地儲備、項目帶動等方式,一次性解決農轉居資金的重點村,《意見》另行提出要求,其社會保險及一次性就業補助等由徵地、項目投資承擔。也就是説,徵地補償等“收入”必須先支付村民社保和就業補償,然後再考慮他用。

  對於已達退休年齡的“超轉人員”,其社會保險費規定的更為嚴格,“每年年底前將下一年度所需費用匯集繳入區財政專戶,由各區政府負責編制超轉人員生活和醫療補助預算並組織發放”。

  剩餘土地所有權歸村

  轉居後,也就是納入城市社區管理體系、變成城市居民之後,重點村剩餘土地的所有權仍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即全體村民共有。剩餘土地如果被徵收、徵用,土地補償款需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集體資産。針對農村變社區後,村裏剩餘土地的所有權,《意見》作出了上述規定。

  “資産變股權、農民當股東”,最近幾年,京郊農村一直在推行這一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此前,豐臺、海淀等城區已改造完畢的城鄉接合部村落,收入來源以剩餘土地的出租房房租為主,這些房租也成為村民作為“股東”的主要紅利。(記者 王姝)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