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經費缺不缺?科技部部長萬鋼在一次報告會上披露:我國科技經費節節攀升,中央財政科技投入保持年均20%的增長,我國科技基本走出了經費短缺的時代。
科研經費利用率怎麼樣?中國科協一次調查顯示:科研資金用於項目本身僅佔40%左右,大量科研經費流失在項目之外。
北京市海澱區有眾多高校、科研機構,堪稱學術重鎮。海澱區檢察院近日調查發現:2003年至今,該院共立案偵查科研經費領域職務犯罪17件21人,其中,貪污、挪用類犯罪較為集中,利用科研經費監管漏洞大肆作案,涉案人員不少為高級知識分子等是這一領域職務犯罪的主要特徵。
一邊走出了“短缺的時代”,一邊卻走進了“碩鼠的圍城”?
給孩子買鉛筆都能報銷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科研經費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而科研經費往往又直接與課題項目掛鉤,一項課題的經費從幾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一些國家、國際重點課題,立項之後的經費更是源源不斷。
科研經費花不完怎麼辦?北京某高校電氣專業的許博士告訴記者,學校制定了科研經費報銷審批流程,但學校每天需要報銷的費用龐大,審核人員難以全面審核所有的單據,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審核人員看也不看就“大筆一揮”批准了事,有時,為了儘快結項,還會告訴他怎麼報才能通過。
海淀檢察院的調查印證了這一説法:幾乎所有科研單位都會制定嚴格的科研資金管理制度,但許多都沒有真正發揮作用。
經費不缺,管理不嚴,資金只要撥下來,就想方設法用完,用不完時,就在發票上大做文章,反正錢是剩不下的——什麼都能報,大到房與車,小到給孩子買個鉛筆,也都要拿回單位報銷。
“每次課題結項都是我最忙的時候,到處收集發票。”許博士告訴記者,實在找不到發票時,就説自己為國家、學校節省多少資金,給自己貼金,當然,節省多少,是要在“老闆”(導師)的嚴格“控制”之下的。
今年2月,北京某名牌大學化學學院教師謝昌響、徐佳浩貪污一案被海淀檢察院訴至法院。兩人以考察為名義,使用化學學院儀器開發製作經費報銷自己的旅遊花銷。如果不是在海淀檢察院的一次例行偵查中露出馬腳,“兩人還不知道這是犯罪”。
[責任編輯: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