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公開透明成政府處置突發必修課 從源頭上防腐敗

2017年01月13日 10:37:08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我們絕不能僅把政務公開視為簡單的資訊發佈,而要看到它是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的切實保障,是人民群眾實現民主權利的重要渠道,是突破諸多領域改革瓶頸的基礎性工程

  儘管時有波折,甚至不無反覆,但作為不可逆轉的潮流,“公開透明”正在帶來積極變化。

  面對輿論質疑,中國紅十字會負責人表示“要把門打得開開的”,並推出捐贈資訊發佈平臺;“723”甬溫線特大鐵路交通事故中,對資訊公開的訴求,逐步讓事故呈現出完整面貌;作為“破冰之舉”,中央部委“三公”經費公開大幕拉開……

  有主動、有被動,有經驗、有不足,但無論如何,公開透明正開啟著中國慈善新時代,成為政府處置突發事件的必修課,也讓更多部門開始學會在陽光下行政。這些變化與中辦國辦近日印發的《關於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讓我們更清晰地看到新一輪改革的時代場景:公開透明正在成為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加強對行政權力監督制約、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的一個突破口。

  從黨的領導體制規範化制度化,到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推進,從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到實現城鄉“同票同權”,從大力推進依法治國,到加強對權力運作的監督制約,在30多年改革開放的宏大歷史敘事中,政治體制改革始終是其中備受關注的重要篇章,也是執政黨不斷推進的一個重點。這是我們把握中央對改革路徑“頂層設計”的一個視角,將政務公開作為體制改革的關鍵環節,以改革促進公開、以公開推動改革,進而找到政府治理與公民參與的銜接點,這既體現了時代變革的大趨勢,更可看出黨中央“不失時機”推進改革的決心和智慧。

  公開透明是現代政治的重要目標,也是中國改革攻堅中的重要一環。以政務公開的改革舉措和制度安排,一方面實施對權力的監督制衡,一方面開拓公眾參與的有序途徑,進而遏制權力失控、決策失誤和行為失范,保障公眾知情、參與、表達、監督的權利,由此實現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這正是“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題中之義。因此,我們絕不能僅把政務公開視為簡單的資訊發佈,而要看到它是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的切實保障,是人民群眾實現民主權利的重要渠道,是突破諸多領域改革瓶頸的基礎性工程。

  近年來,無論是浙江溫嶺預算公開、新疆阿勒泰幹部財産申報、四川白廟“全裸賬本”等基層探索,還是制定《政府資訊公開條例》、公開“三公”經費等制度安排和宏觀部署,以公開透明促進各領域改革,已經帶來了諸多令人欣喜的變化。比如政府職能的轉變、治理模式的革新、公民意識的提升、有序政治參與的擴大。這些變化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其意義還會在未來的實踐中逐步顯現。

  “公開”是溝通信任的基礎,溝通信任則是民主政治的前提。廣州市財政局在網上公佈預算時,點擊率猛增40倍,網站一度癱瘓。這種由公開政務帶來的公眾參與,是政府治理的寶貴資源。也許公開的過程伴隨著挑刺質疑,甚至會讓有關部門出醜,但這並不意味著動蕩不穩,卻標誌著公民熱情的喚起,政府公信力的奠基。各級執政者不僅要迎接公開改革帶來的挑戰,更要看到它所帶來的機遇。只有充分領會中央的改革部署,認識到政務公開的深刻內涵,以巨大的勇氣和自我調整能力適應公開、學會公開,才能在時代變革的洪流中掌握主動,更好地凝聚起人民力量、推進改革大業。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吳怡]